Q什么是地面塌陷?
A: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
Q地面塌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A: 由于其原有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种类型。岩溶塌陷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以碳酸盐岩塌陷最为常。非岩溶性塌陷主要在非岩溶区因地下开采、大量抽排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面塌陷形成的塌陷坑一般呈漏斗形、锅底形、井筒形、锥形和长沟形。
Q地面塌陷是如何形成的?
A: 地面塌陷的产生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地下有一定的空洞,如岩溶洞隙、土洞和采空区。
2.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
3.破坏地下洞室稳定的动力因素,如地下水变化、振动、地表加重和地表水渗入等。
Q地面塌陷有哪些前兆?
A: 1.井、泉的异常变化:井、泉水位的突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
2.地面变形: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微微可听到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3.附近建筑物作响,出现开裂或倾斜现象。
4.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地表水位下降或干枯。
5.植物形态改变、动物惊恐不安。
Q遇地面塌陷如何避险?
A: 1.如果发现房屋及地面出现裂缝等异常,及时撤离。一旦出现地面塌坑和陷落,应迅速远离沉陷地带,切忌横穿、跨越地表裂缝区和地面变形区。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3.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待完成危房鉴定后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4.不要冒然进入塌陷危险区。
5.居住在因采矿挖空形成的采空区的居民,在汛期要注意房前屋后地面有无显著变形、裂缝等迹象,注意下大雨时地表水是否大量、快速渗入地下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撤离并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冒险停留在原地或居室内。
编辑: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