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养猫、做饭、刷视频……你的这些行为被同一个指标悄悄计算着

我是科学家
原创

早上七点半,我起床后来到卫生间,使用了6000毫升的水来刷牙和洗脸。这些水流进下水道,被净化循环。

接下来,早餐,我喝了一杯酸奶、吃了一个鸡蛋,然后顺手打开空调。

中午我吃了一顿相当美味的午餐。下午,打开电脑工作或学习,随后点了一个外卖作为晚餐。

晚上,打开温馨的台灯,学习2小时。

睡觉前,我洗一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然后,结束一天。

而就是这平平淡淡的一天行程, 至少为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12.38千克的碳排放 。

上面这段计算是来自《气候变化进展》文章中的一个案例,想一想,这些行为是不是就是我们普通一天生活的缩影呢?我们一天的行程,可能造成了12.38千克的碳排放。计算我们碳排放的指标,叫做“ 碳足迹 ”。

碳排放正在无声无息地发生 | Pixabay

什么是碳足迹?

我们的行为活动,时刻释放着二氧化碳。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将人们的生活行为与其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联系到一起,核算居民生活碳排放情况的重要度量方法。

“碳足迹”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就像人走路会留下脚印一样,生动地表明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 。

中学时期,我们就知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么?化石能源的燃烧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直接消费化石能源的行为可能是做饭和出行。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只是吃了食物、买了衣服、看了电视、玩了电脑,看起来并没有排放二氧化碳。但事实上, 大量与我们衣食住行相关的“产品”都是由消耗化石能源的工厂生产,再由交通工具运输的 。站在个人角度,实际上我们就“间接”消费了这部分化石能源,排放了二氧化碳。

生活中的碳足迹

大量研究表明,个人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与碳排放密切相关。 我们吃的饭、穿的衣服、出行的方式,甚至养的宠物和刷手机的时长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 。

一项研究核算了中国 日常饮食 中常见的食物类型及其碳足迹,并比较了现下普通饮食结构、健康饮食结构以及时下与素食文化相关的另外三种饮食结构条件下的碳排放。结果发现,按照当前普通人的饮食结构,中国人均碳足迹为0.97吨二氧化碳/年 (纯素食主义者的碳排放为0.30吨二氧化碳/年,比普通饮食结构的1/3还少) ,若按照中国膳食学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饮食指南》中的健康饮食结构,中国人均饮食碳足迹为0.87吨二氧化碳/年[1] 。以14亿为人口总量单位,每年围绕吃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约12.11~13.58亿吨。

按照中国膳食学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饮食指南》中的健康饮食结构,中国人均饮食碳足迹为0.87吨二氧化碳/年 | Pixabay

此外,关于 家庭日常能源消费 的一组碳排放清单或许也能给碳足迹自我审查提供方便。据计算,一棵树每天净吸收二氧化碳量为18.3千克 ,而消费1度电产生约0 .785千克CO 2 e(相当于0.785千克二氧化碳,下同) ;开车消耗1L汽油约产生2.7千克CO 2 e;家用1L天然气将造成0.19千克CO 2 e排放;1吨自来水涉及0.91千克CO 2 e排放[2]。 目前,电脑、手机等无处不在,一项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因在线观看视频产生的二氧化碳为3亿吨,接近全球总量1%。其中,还没有包括在线视频这类通讯视频的碳排放[3]。

科学家还计算了人们“买买买”背后的碳足迹。目前 全球时装业 的碳足迹占全球排放量约5%左右[4],一条牛仔裤的碳足迹约为33.4 千克CO 2 e ;一件棉T恤的碳足迹约为15 千克CO 2 e 。

除了衣食住行用, 饲养可爱的猫猫狗狗的碳足迹也不能忽视 。你知道吗?喂养一条宠物犬的“碳足迹”可能比一辆汽车还高。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教授Robert&Brenda Vale通过测算发现,按照一辆车一年行驶1万公里计算,一条体型中等的宠物狗一年的碳排放量是一辆排量4.6升的丰田陆地巡洋舰一年碳排放量的两倍。每年,人们饲养猫狗而向大气中排放多达 6400 万吨的温室气体——大约相当于驾驶超过 1300 万辆汽车[5]……

饲养猫猫狗狗也会造成相当数量的碳排放 | Pixabay

为什么精打细算?

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进而引发温室效应,带来地球表面升温,将导致诸如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降水、极端高温等极端事件。

IPCC 1.5度特别报告确立了人类气候系统的临界目标,即必须在本世纪中叶内,将全球变暖温升控制在1.5℃至2℃之间。目前,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正处于至少200万年以来的最高点,除非进行立即、快速和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否则1.5℃温控目标将难以实现。据核算,每年全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约370亿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3%,如何大幅、迅速削减这一部分排放,是各国努力的重点。 “碳中和”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碳中和,简单理解就是排放二氧化碳的同时又采用某种技术手段将其“吸收”掉,以实现二氧化碳零增加的目标。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近些年一直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中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亿吨,而2060年之前争取 实现 碳中 和的目 标是中和这100亿吨二氧化碳。

这一目标雄心勃勃又难度极大。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通常拥有50年至70年的时间,而中国留给自己的时间是30年。 根据清华大学的预测,2030年碳达峰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或可达到120亿吨,未来20年的排放空间已经非常小。

共同努力 | Pixabay

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助力国家“30·60”目标的实现,普通人能做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个人的碳足迹越小,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就越小。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 将低碳生活、碳中和等理念纳入个人消费决策 。

吃饭时,出于对健康和减碳的双重考虑,我们是否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呢?同时,我们还要避免浪费。

外出时,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锻炼身体、低碳出行两不误。

刷手机玩电脑时,可以提醒自己关掉手机。利用碎片时间,不如放松休息或者看看书。在进行有益深度阅读的同时,你还可以告诉自己,此次此刻正在为低碳做贡献,简直“一箭双雕”。

购物时,你也可以想想挂在衣柜里接灰的牛仔裤们,试着分析自己是不是冲动消费了。

低碳又省钱的生活,要不要试试看?| Pixabay

事实上,科学家们所有针对个人碳排放的研究,并不是让大家“不吃饭”“不开车”“不养宠物”,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判断行为实施方式的新角度—— 将“低碳”“减碳”纳入人们的行为决策 。

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们每个个体都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Song, H. (2017). The Water, Land, and Carbon Footprints of Different Human Diets in China.

[2]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615/c1003-21848367.html

[3]https://www.aooci.com/?thread-276315.htm

[4 ] 波士顿咨询BCG.《净零挑战:供应链的机会》,世界经济论坛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Net_Zero_Challenge_The_Supply_Chain_Opportunity_2021.pdf

[5]https://www.theverge.com/2017/8/4/16094674/cats-dogs-meat-diet-greenhouse-gases-climate-change

作者:树小姐

编辑:冻顶乌龙

排版: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