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懂科学家,还得懂产业家?论职业技术经理人的自我修养 | 青年科学家沙龙国际场

我是科学家
原创

大家常说2020年是改变历史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肆虐。2020年9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举办了中国科协2020年中国科技峰会,主题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安莉莉沙龙分享视频:

(安莉莉

■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 教育部首批万名创业优秀导师)

以下为安莉莉的沙龙分享内容:

今天非常高兴被邀请到高能物理所,参加这次沙龙。

目前我在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继续成果转化工作。在这之前15年里,我一直在中科院体系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工作,包括中科院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服务,到科学家早期项目的挖掘、识别、筛选,孵化落地等。

今天我想分享三部分内容:

第一,既要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同时,适当的时候又要采用和整合外部创新技术,为产业发展所用。

第二,科研院所从基础研究出发做非盈利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产业以市场目标为导向来推进成果的转化方式不同。

第三,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技术经理人职业群体推进成果转化落地。

首先,传统的观点是产品最好来源于内部创新, 但是实际上,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都不可少。 比如,谷歌是以发明为主的企业,但它2007年的时候就收购了16家的技术创新企业,所以它实际上是采用内部创新叠加外部创新的方式。我们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做很多赛道(新兴行业)投资、收购,实际上也是快速地用外部创新把这个赛道整体的创新加强。

(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都不可少 | Pixabay)

第二,学术界和产业界转化路径不同理解不同。

很多人对成果转化的理解,就是科学家开个公司。实际上成果转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了科学家自己创新、创业、创富,还包括专利和技术的许可、授权,和产业横向合作等。2014年开始,科技投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越来越聚焦于科学家项目的投资。

但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成果转化理解的路径往往不同。 分享一个实践案例,关于碳纤维的成果转化的路径研究。从供给端,也就是学术界的角度出发,由于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资助,为了取得更多的著作和论文,很多研究院所就把目标定为碳纤维材料本身的特点,高质量高强度。而从需求端,也就是产业界的角度出发,低成本、可实施,包括材料的来源、工艺、编制、生产,以及怎么降低成本。从全球的布局和关键的技术结点,可以找到能做这样的技术供给端。从产业界的导向出发,需要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二者转化过程需要专业人员对需求和供给进行匹配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产业界和学界对成果转化理解的路径不同 | Pixabay)

第三, 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需要既懂科学家又懂企业家的人——技术经理人 (成果转化翻译器)去推动,技术经理人常常需要跟科学家和企业家一同去做项目诊断和落地,他们除了了解技术和市场,还熟悉区域政策,也能和投资人对话,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和艰辛。打个比方,很多时候1000个技术需求,分析之后可能只剩下100个有效需求,100个有效需求更精细化的对接交流可能从100减少到10个,最后成功落地的可能就几个。

希望通过技术经理人专业化工作,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推动更多应用技术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