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何雄奎:农药的智慧喷洒,守护环境和你的餐桌安全

我是科学家
原创

9月19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25期活动

“吃货,这边请”

本期演讲嘉宾

何雄奎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农药的智慧喷洒,守护环境和你的餐桌安全》

何雄奎采访视频: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忆起童年:上世纪70年代,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县城,在苏联电影里,他第一次见到农业机械。

“江南割水稻的时候非常热,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弯着腰割水稻,非常辛苦。有一次,我在苏联电影里看到了联合收割机,当时我就说这个好,将来要学这个。”后来何雄奎真的考上了农业大学,专业就是农业机械。

“真的进入这个专业后,就发现它不是那么简单的,想达到智慧农业,还需要去国外学习。”何雄奎去了德国后,惊讶于喷雾机器人的智能,“机器人看到有虫子,就能判断是什么虫,比如说是蚜虫,它就会用专门杀蚜虫的药;看到地上长杂草了,它能分析出是马齿苋,然后喷洒除草剂。”

这个机器人,光是研发经费都有几十万欧元,当时一台最新的奔驰才卖3万欧元。何雄奎心里一直有个问题:这么贵的东西,哪个农民用的起?

听到何雄奎的疑惑,他的导师大笑:“雄奎,你知道吗?我们的研究永远要超过我们的时代10年、20年。虽然没有一个农民用的起,但是农业机器人的模式一定要做出来。”

这种超前的意识,也体现在对农药使用的谨慎上。“80年代中后期,德国就开始强调环保,欧美发现农药是双刃剑,一方面能防治病虫害,一方面又对环境以及使用的人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国家现在也有一个大的计划,在15年到25年内,要进行农药肥料的减量。”何雄奎现在做的事,就是利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帮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前人力背着药,一箱药只能打半亩地,现在有无人机来喷药,一箱能打10亩地到15亩地。”

“打农药雾滴的大小很重要。雾滴越细,药效越好,但是太细了,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造成农药的飘失。”农药飘失,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影响周围的农作物,“比如,在水稻田里打除草剂,如果飘到旁边的藕田里,就把藕杀死了。我们研究的就是 如何防止飘失,针对不同农作物精准施药 。”

除了雾滴大小,何雄奎和他的团队还会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减少农药喷洒。“比如说我们的雷达激光传感器,可以把整个作物冠的株形大小都分析出来,叶子多的地方多喷,少的地方少喷,没有的地方不喷。这种机器在苹果地里头,能节省60%的农药喷洒。”

在何雄奎眼中,这些研究成果离不开创新。“以前农民一家一户都是背着药箱,我们就考虑有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人力。我留学的时候,在德国看到很多老年人玩航模遥控飞机,受这个启发,我就想能不能借鉴直升机,让药箱飞起来。”

“要做好一个科学家,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现在我收学生,一定会问他: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觉得自己具不具备创新的潜能?”因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何雄奎就意识到了—— 做研究,就是要超越自己的时代 。

9月19日,欢迎来天津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听何雄奎老师讲讲无人作业喷洒农药的故事。

监制:吴欧

策划/编辑:麦芽杨

撰稿:范可鑫

排版:凝音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