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李子富:我原想研究干净的水,结果在厕所里越走越远……

我是科学家
原创

9月19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26期活动

“‘烦恼’的环境er”

本期演讲嘉宾

李子富

北京科技大学能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区厕所创新大赛项目主持人

《我原想研究干净的水,结果在厕所里越走越远……》

李子富采访视频:

提起厕所,人们似乎天然地有些忌讳,会用很多其它词语去指代。北京科技大学能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子富原先也不例外。上学期间读给排水专业,由于避讳做污水,选择了自来水的处理技术。那时他应不曾想过,日后自己会成为一名“厕所研究者”。

认识的改变发生在李子富在德国读书期间。一开始,他想做污水处理系统模型模拟分析,直到跟德国的导师聊到了厕所对社会的影响。“厕所不仅仅是我们如厕的场所, 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社会化的东西,和大众卫生、健康、环境、粮食、气候都相关 。”李子富这样谈及他对厕所的认识,“上世纪90年代,因厕所污染相关造成的疾病导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每年是几百万人。”

触动到他的还有周围同事对厕所的态度。“他们在这方面心态很放松,甚至在饭桌上谈起来也是津津乐道,没什么特殊的感觉。”李子富谈到那段经历时说,“这也让我慢慢转变,让我在一个跟屎尿污水打交道的路上越走越远。”

2004年李子富回国,做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参与一些国际合作的项目。“当时蒙古的乌兰巴托郊区没有厕所,基本上就是一个坑的状态。”李子富的团队和法国NGO组织通过三年的合作,为当地引入卫生厕所,改变卫生状况,“这在蒙古也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蒙古自己也成立了推进卫生厕所的组织。”

但并不是有了厕所就解决了厕所问题。 在李子富看来,厕所技术需要更加积极的探索和革新。 比如大部分人都存在对水冲厕所误会性的信赖。“水冲厕所技术成熟,系统完善,但其实水冲厕所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对水资源的依赖,比如在粪便资源化上的无力,比如在寒冷地区管道冻结问题。”

2011年的世界水周大会上,李子富结识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主管,开启了双方在中国区厕所创新大赛上的合作。“我们通过两轮筛选了10家创新团队,经过3-5年的研发过程,一些新的技术正在向产业化推进,在中国、非洲在进行示范。”

创新也需要标准,李子富团队迄今已参与编制了2个厕所相关的ISO标准。其中有些标准让人意外,“比如使用者距离马桶一米时,冲水的噪声分贝数。”

新冠疫情期间,李子富参与了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意见。“这需要进行分类管理,人粪一定要隔离——我们国家很多移动厕所是旱厕,没有很好的隔离。”他还参与了公共厕所标准的编制,“疫情发生初期没有经验时会过度消毒,过度消毒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要在安全和环保这个角度去找平衡、去找最优解。”

李子富希望通过努力,未来厕所 不再是人们潜意识中的一个负面形象,而 能 为可持续发展做很多贡献 。“厕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单元,过去我们可能忽视了它。”

9月20日,欢迎来天津滨海演艺中心实验剧场,听李子富老师聊聊厕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监制:吴欧

策划/编辑:麦芽杨

撰稿:范可鑫

排版:雷昱儿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