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汽车尾气让我想起莫扎特

我是科学家
原创

我一直对中小学课本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它们不仅是教材,还是一套“旅游手册”。如果你不知道去哪儿旅游,课本会给你指明方向: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桂林山水、长城、颐和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当然这并不是旅游攻略,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生字或者短语,还要分析课文,学习修辞手法。

我小时候觉得,“ 通感 ”是众多修辞手法中比较“奇葩”的一种,因为它 需要你的脑洞比较大 。朱自清先生就比较擅长这种手法,“花里带着甜味儿”“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很显然,这些说法要比直接说“太好闻了”更有文采。其实这种修辞我们平时也常用,比如说形容老板不高兴的时候“脸色冰冷”,其实老板只是看起来冰冷而已,并没有人敢在老板生气的时候真的去摸一下他的脸凉不凉。

我的耳朵里有味道

上学的时候,曾有同学说:“嗅觉怎么能变成听觉呢?这不就是神经错乱吗?”的确, “通感”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病,叫作“通感症”或者“联觉症” 。这种病的症状表征,和把修辞手法里的“好像”去掉之后差不多,因为患者是真的有其他感官方面的感觉。比如,有的人听到美妙的音乐就会闻到花香。还曾经有新闻报道说,英国有位患者听到汽车的声音就会尝到蛋糕的味道,听到不同的名词也会感觉到不同的味道,甚至他想吃什么,只要在脑子里想一下这个食物的名字就能尝到味道。

这个“功能”堪称“减肥神器”,可以遍尝美味佳肴,却没有摄入一点能量。当然,这也有一定风险,如果有人想恶作剧的话,一直在患者旁边说各种辣椒的名字,或者说说“榴梿鲱鱼”,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

还有人摸到不同的东西就能听到不同的音乐,也有人听到不同音乐就能看到不同的颜色。所谓“通感”或“联觉”指的就是 本来一种形式的刺激只能引起其对应通道的感觉,现在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

产生这种联觉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但通常认为这是 大脑不同区域交叉活动的结果 ,通俗地说就是“串线了”。

这种疾病比较罕见,却不会过多影响正常生活,或许 一定程度上还能让你更加愉悦 ,甚至还可能 激发出你在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灵感 。

有新闻称有好几位世界著名的画家、作家、歌手、演员等患有“通感症”,还曾经有报道爆料“科学八卦”,说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 菲利普斯·费曼也是通感症患者。当然,他们究竟是真有通感症,还是像一些综艺节目一样给自身创造一些故事,就不得而知了。而“通感症”和“奇特思维”之间有没有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迷人的感官世界

虽然“通感症”会给人带来“别样的体验”,甚至可以让人享受无肥胖风险的“饕餮大餐”,但这种“饕餮大餐”并不能收放自如,不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 总体来说应该还是弊大于利的 。

不过人为制造“交叉感知”的方法在医学上却有一定用途: 让盲人产生“替代视觉” 。

所谓“ 替代视觉 ”指的是把盲人的其他知觉“转换”为视觉,这种设备叫作“ 感觉替代装置 ”,盲人在经过训练后,不仅可以通过触觉来实现,也可以把人工产生的听觉转换成“替代视觉”。

这种触觉感知的方式比较特殊,是 通过微电极阵列对皮肤进行多点电刺激,产生“电触觉” ,让盲人感觉到一个电刺激的触觉图案,就好像是把摄像头拍到的东西转换成盲文图案之后不断地触碰皮肤,以此了解外面的信息。

但如果仅是如此,根本算不上是“替代视觉”,只能算是“高端盲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利用这种方法,盲人在经过训练后,不仅仅是触觉区域的活跃。也就是说,盲人并不是“摸”到了外界的信息,而是 通过触觉产生了一种类似于视觉的感觉,从而“看到”了信息 。

这其中的原理,叫作人脑的“ 交叉感知可塑性 ”。 人体的各种感觉之间 ,例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等, 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感受器对应的中枢神经之间是可以交互使用的( 比如“盲人经过训练”就是这里所说的“一定条件”)。对于正常人来说,眼睛接收到的视觉信号会通过大脑的视觉区域进行处理,其他感官的感受器(耳、皮肤等)接收到的信号也是通过大脑的相应区域进行处理的。但盲人视觉区域会因为接受不到信号而形成空白,感知缺失,在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大脑的视觉区域可以被重新组织利用起来,触觉就会把视觉区域激活。

人人都有“超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通常不具备“通感症”,“通感”也难以人造。但我们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通感的情况 。比如,食物的颜色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因为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了颜色和味道的“映射关系”,比如看到橙色饮料时的直观感觉就是这是橙子味儿的,头脑中已经出现了味觉印象,并且这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实际味道的判断。

所以,如果牛排看起来发黑,我们吃起来也会觉得味道大打折扣。很多食物看起来颜色诱人,也是因为其颜色能让人联想到某种味道很好的食品。“望梅止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把颜色分为“暖色”和“冷色”,和“联想”也有关系,看到红色会想起火,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这会影响到人的整体情绪。而 整体情绪会影响到其他感官刺激的效果 ,就像听同一首音乐,心烦的时候和心情好的时候听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然,音乐本身也带有“情绪”,音乐的情绪会影响到人的情绪。

这些也属于一种感觉刺激对另一种感觉刺激的影响,但并不是由于“串线”导致的,而是这种刺激影响了人的整体情绪,从而影响到了另外的感觉。而 通感症是发生了“交叉激活”,通过医学成像可以检测出大脑的活动区域发生了“交叉” 。对一件事情的感受美妙,就容易使得另一件事情的感受也很美妙。这与文学修辞中的“通感”还真的有点像,看来感觉之间确实是“美妙相通”的。

本文选自 《今天,你更博学了吗》 ,这本书从日常小事出发来讲解科学门道,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充满了机智、幽默的插图以及十分常见却饱含科学的事实,在捧腹大笑之余提升科学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知识的魅力以及博学的乐趣。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

作者:张宇识

编辑:吴青

排版:雷颖

题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