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逗哥
编辑:Yuki
这两个月,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卫健委给出了中医正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诊疗的方案。各省市也随之印发了各个版本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推荐各医院采用。这两天也有不少报道称新冠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愈出院 [1-2] 。
(中西医结合治愈新冠肺炎的报道 | 百度截图)
患者痊愈出院当然是好事,值得庆祝。但是这些患者痊愈的原因,是自愈还是因为诊疗方案确实有效?如果是方案有效,它是仅对少数人见效,还是具有广泛适用性?要回答这个问题,随机双盲大样本对照临床试验必不可少,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安慰剂效应 ”。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在医学研究中,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叫做“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指的是病人虽然获得了无效的治疗,但是因为“相信”自己接受的治疗有效,从而症状真的得到缓解的现象。
(病人“相信”自己接受的治疗有效,症状真的得到缓解 | Pixabay)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的placebo出自拉丁文,意思是“我将带来喜悦”)于1955年由毕彻(Henry K. Beecher)在他的论文“The Powerful Placebo” [3] 里提出,也叫做“假药效应”或者“受试者期望效应”(subject-expectancy effect)。
所谓的安慰剂,就是外形上和药物一样,但是没有任何药理活性的物质,可能是针剂或者片剂等任何剂型。在最初的研究中,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在服用安慰剂以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无效的安慰剂),声称自己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这里的缓解, 并不单单是病人的主观感受,客观上他们的身体指标确实改善了 ,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超越药物本身。这当然不是魔法,症状的改善是客观事实,说明身体里一定是有某种生理过程的变化导致了这样结果,宏观上我们观察到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只不过我们目前对于安慰剂效应的具体机制知之甚少,暂时无法从根本上解释这一现象。同样的,也有一个完全相反的效应存在,叫做“ 反安慰剂效应 ”(Nocebo Effect, nocebo也是拉丁文,意思是“我将带来伤害”),指的是病人不相信自己接受的治疗有效,那病情就会恶化或者达不到治疗应该产生的结果。
(不仅存在安慰剂效应,还存在反安慰剂效应 | 图虫创意)
安慰剂效应的争议
围绕着安慰剂效应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与健康人相比,安慰剂效应在病人中比较容易出现;在某些疾病中,就算病人提前知道安慰剂,这些安慰剂也同样有效。产品的品牌,颜色,包装等都可以增加或者减弱安慰剂效应;不同的人对安慰剂效应的反应也不同;不同的医生在对待病人的时候,会使其产生不同的安慰剂效应……
由于我们对安慰剂效应的具体机制知之甚少,安慰剂效应在医学界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它被很多人评为医学领域最奇怪的事情之一 。Asbjørn Hróbjartsson及Peter C. Götzsche在2001年和2004年分别发表文章,质疑安慰剂效应。 [4]、[5] 他们在比较了156个临床试验后指出,“除了在临床试验中,别的情况下并没有使用安慰剂的正当理由”;“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安慰剂干预产生重大效果的证据”。
(安慰剂效应被很多人评为医学领域最奇怪的事情之一 | 图虫创意)
很多支持安慰剂使用的医生对此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安慰剂效应更应该被视为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所产生的作用。在大部分患者认为安慰剂对其有帮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拒绝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我们不是太肯定其作用原理。
如何排除安慰剂效应干扰?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对于病人本身可能是个好消息,毕竟不用吃药,只吃安慰剂也有可能产生好的结果。但这给科研工作者带来了难题。在医学研究或者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凡是有人参与的,都必须要注意到安慰剂效应并且要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来消除安慰剂效应的影响。这也是药物临床试验中要求进行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的原因。
双盲的意思是医生不知道受试者吃的是安慰剂还是药物,受试者自己也不知道。如果医生知道自己给患者的是什么药,那就有主观动机去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受试者身上症状改善的部分;如果受试者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药,由于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也会导致试验的结果出现无法量化的偏倚,不利于研究人员客观准确的分析药物的真实作用。
(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医生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受试者吃的是安慰剂还是药物 | 图虫创意)
1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美国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在接受了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治疗以后痊愈,大家欢呼雀跃,这当然是值得庆祝的好事。但是目前为止只有一例,而且这个化合物的三期临床试验还没有做完,没有获得药监局的上市批准,所以还不能算是一个药物。 瑞德西韦(Remdesivir)要真正应用于临床,也还是需要经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好在这个化合物已经完成了治疗埃博拉病毒的2期临床试验,因此毒副作用方面应该问题不大,国家药审中心也受理了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申请。
临床试验是药物上市必不可少的一环,说是最关键的一步也不为过。从临床试验开始到真正被批准上市还需要不少时间,需要大家再多一点耐心。最近有好多省份都颁布了“XX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可以说都是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非常时期,不按常理出牌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些方案是否真正有效,最终还是需要临床试验的验证。
正确看待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不光医学研究领域里有,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比如各类保健品,我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保健品做过临床试验(当然这也不是保健品上市的要求),然而很多人依然觉得有用,而且部分人的身体指标有可能真的发生变化。但是在没有对照试验的情况下,这样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是保健品的真实效果。
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心理暗示能够真切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有很多生龙活虎的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某种疾病(特别是“癌症”等重症),精神立刻萎靡不振,病情也会迅速加重。相反,乐观的人,病情好的也会快一些。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可能是心理暗示的一个重大作用吧, 它告诉我们在疾病或者灾难面前,保持镇定和乐观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
最后,我们不鼓励大家购买任何一种未经临床试验就宣称有效的物品或者药物,因为新药研发的过程往往繁琐而复杂,这么短的时间针对一种新型病毒研发出新药是不现实的。
(新冠肺炎患者自行服用双黄连,病情加重 | 百度截图)
安慰剂或许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有效预防或者治疗传染病,还是需要靠疫苗和对症的药物。无论如何,希望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早日度过难关。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Pixabay
参考资料:
[1] 浙江使用中医治疗新型肺炎覆盖率达67%;中国新闻网 2020年2月4日
[2] 武汉:23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愈出院,新华网 2020年2月7日
[3] JAMA. 1955;159 (17):1602-1606. doi:10.1001/jama.1955.02960340022006
[4]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 (21):1594-602
[5]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56 (2): 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