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十四期活动
“远古来信”
本期演讲嘉宾
杨益民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
《古人如何化妆、做奶酪和做面包?》
杨益民采访视频:
对于现代人来说,各式各样的甜点面包,品牌繁多的化妆品可谓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
那么,几千前年前的古人,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如何给自己做早餐?又用什么制作“化妆品”来梳妆打扮?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的杨益民教授的主要工作,就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秘究古人的“日常” 。
(古代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是了解古人生活习惯的重要方式,不过,在漫长的岁月中,遗址中的各种有机物往往已经腐朽不堪,能够获得信息十分有限。
但是, 在一些干旱少雨的特殊气候条件的地区,很多遗存得以长久保存。 “我们最近几年的一些工作主要集中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这些沙漠地区都非常干燥,所以非常有利于有机制品的保留。”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的女性干尸)
另外,古人在加工、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一些有机物质很可能残留在器物内、土壤中或遗迹上,经历漫长的埋藏保存至今。运用现代科技, 分析这些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就成为人们破解古人生活秘密的关键 。
“我们系最近几年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植物考古、同位素考古、有机残留物来研究古代社会的复杂化进程。”杨益民介绍到。
这些蛛丝马迹的线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习惯。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就能鉴定出它们究竟是什么。
(借助仪器,扩大获取信息的范围)
“从蛋白质的角度就很容易把动物的不同部位区分开来,所以我觉得这是蛋白质研究古代动物资源利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 它不仅告诉我们动物的物种,还能告诉我们动物的部位 。对动物不同部位的利用,可能反映了人的生计方式的不同。”
“比如要大规模的利用奶,那么先民就在不屠宰动物的前提下,大规模获取蛋白质。但是对某种内脏的利用,可能对应某种宗教含义。”
在杨益民眼中,考古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因为考古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探讨人与环境的互动。 我们想用科技手段,来提取古代遗存中的潜信息,从而为复原古代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
8月18号,欢迎来有意思博物馆,听杨益民老师聊聊古代先民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