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十二期活动
“从达·芬奇到爱因斯坦”
本期演讲嘉宾
王国燕
中国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副会长
如何用视觉艺术
捕捉前沿科学的精彩瞬间?
王国燕采访视频:
说到前沿科学,大家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类似“高深”“复杂”“遥不可及”等关键词。然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理研究员王国燕看来, 深奥的科学研究也可以拥有艺术的美感 。
目前,王国燕和她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将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图像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学术期刊之上。他们把晦涩难懂的科学研究,变成一幅幅灵动的图画,呈现在学界和公众的眼前。
(用漫画的形式展示自噬死神基因库与自噬机制 | 供图:王国燕、陈磊)
“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科研实力的不断的增强,有很多的科学成果发表在像Nature( 《自然》 ), Science( 《科学》 ), Cell( 《细胞》) 这样的期刊上,但这些成果对于公众来讲,可能比较陌生也比较遥远,所以他们在后期转化成面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新闻的时, 如果能够有生动的一些内容来进行辅助,就会让这些成果显得更加亲民,更加有趣一些。 ”
一篇科学论文一旦以可视化形式登上了封面,它的传播效果将会显著提升,有时引用率可以提高两倍以上。
(用一对跳双人舞的小人“小明”和“小莉”,来比喻量子调控的实验方法 | 供图:王国燕、陈磊)
不过,封面图像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并不简单,需要同时 兼顾科学与艺术 。“首先科学性上我们要保证它是准确的,同时,艺术上要尽量简洁有冲击力。”此外,还要让设计出的画面一眼看去就能打动人心,“最终它是毕竟是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首先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 。”
截至目前,王国燕的团队已经帮助国内科学家完成了共计60多项科学封面设计,许多唯美灵动的图像登上了《细胞》《自然》《科学》系列期刊的封面。
(供图:王国燕)
这些科学图像不仅可以吸引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力强的科学图像,能够拉近前沿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公众能够喜欢科学,关注科学,理解科学,然后从而更好地运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
而对于王国燕本人来说,在这样的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能够把科学发现中最创新、最亮点的瞬间,凝固成一副谁都能看懂的图像, 让更多的公众和科学家一起分享科学发现过程中最美的瞬间,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 ”
6月23号,欢迎大家来77剧场,听王国燕老师聊聊科学图像中的艺术。
6月23日下午14:00-16:30
北京· 77剧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截止到6月22号)
报名成功者将在6月22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