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张双南:科普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是科学家
原创

3月30日, “我是科学家”第七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在果壳霍金会议室举行。 在本次培训班中,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张双南 为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做科普的故事和经验,为你打开正确的科普方式。

(“我是科学家”第七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张双南为大家分享《科普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什么?普什么?怎么普?》)

培训视频:

01 为什么中国特别需要科普?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技术都远远比西方发达,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非常伟大,但是它们都不是科学发现,而只是技术发明。我们的祖先没有刨根问底地去研究这些技术背后的规律,因而这些技术没有发展成科学。

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刨根问底!

(培训活动现场)

尽管中国近代逐渐开始重视科学,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至今也只传授科学知识,不进行科学教育。关于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这三个要素,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几乎从来都不涉及,这是中国民众科学素养偏低、中国社会普遍缺乏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迫切需要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原因。

02 科普需要普及什么?

科学教育和普及不但要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科学的三要素:

(1)科学的目的,即发现 各种规律。比如说为了发现天体运行的规律,我们有了牛顿力学,有了万有引力理论;

(2)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独立和唯一;

(3) 科学的方法是逻辑化、定量化和实证化。

(培训活动现场)

03 怎么做科普?

就科学普及而言,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讲故事、接地气和抓热点是基本技巧 。

首先是讲故事, 我想讲关于“什么是科学”的故事。

我在清华大学读完本科后,到高能物理所读了两年研究生,之后到英国留学。在留学期间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我的老师、同学和同事们讨论研究工作的时候,常常嘴里挂着一句话:你做这件事的科学是什么?我常常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知道什么是物理、化学、天文,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普遍教科学知识,但是我们不教什么是科学。所以我知道什么是科学家,也知道科学的门类,但是一直到英国留学,才听说了“科学”这个概念。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是科学”本身也是要讲的。

其次是接地气, 一是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大家都有很深的体会,谣言骗局、伪科学在中国横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特别需要科学普及,因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还是比较低的。举个例子,2016年美国宣布发现了引力波之后,网上迅速出现了引力波的相关产品,怀孕的同事特别关心这个问题,咨询我哪一款产品防止引力波辐射的效果最好。今天的科学教育一直在教大家科学知识,中国也教得相当好,但是离开学校之后,很快知识就接近清零状态,脑子里面全是伪科学、民科的东西了。所以我认为,中国需要正确的科学普及,也就是既教科学知识也教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使得下一代的公民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二是利用新媒体。我是个机会主义者,我自己没有微信公众号,都是用别人的。哪个平台传播效果好我就用哪个,我就是要抓住各种机会来传播科学。

最后是抓热点, 我作为机会主义者,社会上有什么热点我就蹭什么热点, 借助社会热点做科学传播。 举几个例子,2014年《星际穿越》非常火爆,201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一百周年,2016年“引力波”被预言一百年之后又被发现,2017年引力波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19年大火的《流浪地球》,借势这些热点,我把我想讲的科学普及的内容讲给大家。

为什么做科学传播要讲故事,接地气,抓热点?这是有目的的。被科普不是老百姓的刚需,只有讲大家喜欢听的故事,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给大家传递科学精神。人类的历史就是讲故事的历史,所以讲故事在哪里都有市场。接地气就是要和听的人有关系,有关系了他才会关心。抓热点是因为热点关注度很高,传播效果就会比较好。

(学员认真做笔记)

本次培训干货满满,分享结束后,现场的学员们踊跃提问,讲师张双南耐心解答并给出他的看法和建议。第七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圆满结束了,相信每位学员在今后科研工作中,都能讲出好的科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