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圆的方块
编辑:Yuki
西方流传着关于所罗门王的传说:
他有一个神奇的指环,带上之后,可以跟所有动物自由交谈。
无论狮子与蛇,抑或飞鸟与鱼。
康拉德·洛伦兹, 可能就有这样一个指环。
(康拉德▪洛伦兹。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01 一个公子哥的选择
20世纪初,奥地利的维也纳,活跃着无数耀眼人物:
弗洛伊德、卡夫卡、哥德尔、薛定谔……
(维也纳。图片来源:Pixabay)
康拉德,就出生在这里。
他的父亲是极有名望的医生,会定期飞去美国,给美国总统看病。
康拉德从小就读贵族学校,成绩优异。出于子承父业的考虑,他大学学了医,25岁就成了助理教授。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背景,如同大部分所谓社会精英一样,康拉德或许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吧,像他爸爸一样,为达官显贵听诊,给商贾名流开药。
但是,康拉德不喜欢医学,或者说,没那么喜欢。
与研究人体相比,他更喜欢动物。
30岁时,康拉德放弃了医学,开始了动物学研究。
(青年康拉德。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02 世界上最悠闲的职业
康拉德认为自己适合研究动物,原因很简单: 他很懒 。
康拉德最喜欢研究的动物是雁鹅,原因也很简单: 雁鹅也很懒 。
(雁鹅。图片来源:农村养殖网)
雁鹅们至少有半天都在休息和消化,在觅食和消化之间的空挡,它们才稍微做一点正经事,而这只占它们清醒时间的八分之一。
不只是雁鹅,大部分的动物其实都很懒。
它们不会去做多余的工作。即使被比作勤劳象征的蜜蜂和蚂蚁,大部分时间也是闲在家里,只是一般人看不到罢了。
(蚂蚁只有工作的时候才能被我们看到。图片来源:Unsplash)
没错,蜜蜂和蚂蚁只要不工作,就会立刻躺在家里!
所以,如果你想观察动物们的真实面貌,就必须和他们同步。一个天生不懒的人,不可能花费一整个春天,窝在鹅群中,过着鹅一般的生活。
不过,巧的是,康拉德很懒。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这个人非常懒, 幸亏这么懒,才成为很好的观察家 ,我才懒得工作呢!”
就这样,康拉德每天带着一群雁鹅,来到多瑙河边,进行动物行为的研究。而研究的过程是,他在八分之七的时间里,无所事事地躺着晒太阳。等到雁鹅发出交配或者捕食的特定叫声,他才睁开眼睛,拍两张照片。
这种悠然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某个温暖的下午。
那天,一只初生的雁鹅,把康拉德当成了妈妈。
03 雁鹅母亲是怎样炼成的
当时,康拉德有了一批雁鹅蛋。于是,他找来一只大肥鹅来孵化这些蛋。原本的计划是,让这只肥鹅顺便来当雁鹅的妈妈。
虽然家鹅和雁鹅不是一个物种,但好在习性差别不大。
结果,有一只蛋,孵化的日子提早了一天。恰巧,当时大肥鹅没在,康拉德目睹了这只小雁鹅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
当然,这只雁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康拉德。
只是在雁鹅蛋里多看了他一眼,再也无法忘记他容颜。
康拉德给这只小雁鹅起名叫做玛蒂娜。刚出生的玛蒂娜只有10克重,但没想到这却是康拉德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玛蒂娜一出生就只喜欢跟着康拉德走,而且她和同一窝的其他雁鹅完全不亲近,甚至充满敌意。
康拉德呢,为了照顾玛蒂娜,就得和她一起趴在草地上,教玛蒂娜一些基本的生存方法,还把鸡蛋和荨麻切成末,喂给玛蒂娜吃。
只要康拉德稍微走远点,玛蒂娜就会陷入绝望的恐惧,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声。
康拉德没办法,只好编了一个小篮子让她睡到里面。他夜里也不敢大意,要不断轻抚玛蒂娜,并不时模仿雁鹅的叫声,只为了让玛蒂娜安然入睡。
好在,忙碌的日子持续没有多久。对于雁鹅来说,童年很短,或许只能称为“童周”。
春天一过,雁鹅就发育匀称。随着玛蒂娜开始练习扑腾翅膀,康拉德也结束了他作为母亲的职责。
抚养小雁鹅的经历,让康拉德学会了更多。借由这段体验,他提出了一种动物行为理论——“ 印随 ”。
印随,简单来说,就是动物在出生早期,会把出现在眼前的第一个物体当妈妈。这个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理论,最早就是康拉德提出的。他认为这是动物在幼儿期,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随后的几年,印随理论被他不断加以完善,成为康拉德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
(印随行为。图片来源:study.com)
04 他的家就是动物世界
当然,康拉德的研究兴趣不只是雁鹅,可以说,他喜欢一切动物。
从天上飞的燕雀、斑鸠和乌鸦,到水里游的斗鱼、乌龟和小虾,还有地上跑的兔子、猴子和狗子。这些动物,他都养过。
粗略算了算,他养过的动物不下数百只。
更要命的是,康拉德信奉: 若要了解一只动物,唯一的方法是让它自由活动 。
于是,不难想象康家的宅子里,是怎样的光景。
有段时间,他家里养了些体积较大的危险动物,比如,两只大的黄冠鹦鹉,两只孟高芝猴子,两只戴帽猿和一大群富有攻击性的渡鸦。
然而,当时康拉德的孩子还很小,不适合与这些动物独处。
于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康家夫妇在花园里造了个很大笼子;
然后,把孩子放了进去。
康拉德他爸退休之后,就搬过来住,老人家也是出了名的喜欢动物。
有一次,康拉德发现花园里自己养的24只鹅不见了。
原来,他爸把24只鹅放进了屋子,老人家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报纸,又一边把面包喂给鹅。
众所周知,鸟类的消化过程都特别迅速;
于是,这24只鹅,在那张名贵的波斯地毯上,留下了密集的“青黄色斑点”。
(鹅:怪我咯。图片来源:Unsplash)
家人们倒不必康拉德费心,真正让他犯愁的是,怎么跟这些动物交流?
动物没有语言,叫声只是在传递信号。为了理解这种信号,康拉德所做的,就是尽量模仿它们的叫声。
而这其中,最难模仿的,是黄冠大鹦鹉。
按照康拉德的记录,为了模仿这种鸟表达友善的叫声,需要“想想杀猪时,猪的嚎叫,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
他每次都要使劲全身力气,把嗓门憋的尖尖的,对着他的大鹦鹉吼叫,直到那只叫“可可”的鹦鹉能够听懂。
可可为了回报康拉德的好意,有一次叼了只虫子,来喂康拉德。
康拉德没有办法,只能张嘴,接受这“混合了泥土和鸟唾液的半截蚯蚓”。
(康拉德在野外观察鸟类。图片来源:wordpress.com)
05 “懒”出来的诺奖
康拉德有一段不愿意被揭开的过去——他当过纳粹。
也许是幸运吧,他很早就被苏联人俘虏了,所以在战争中没留下什么劣迹。
不过,他的这段经历,在战后广受诟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他更是不愿意理会这些人世间的事情。
1948年被释放后,他定居到了奥地利中部,就在他以前抚养雁鹅的浅草池边,度过了后半生。
(老年康拉德和他的动物。图片来源:Searchmap.eu)
1973年,康拉德▪洛伦兹,因为动物行为学研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康拉德曾在自己的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可能是对他体验最好的阐述:
“活泼的生命,无须借助魔法,便能诉说至美至真。
真实的大自然,比起诗歌中的描绘,更要美妙千倍。”
或许,康拉德不需要所罗门王指环;
他想要的,是活泼的生命和真实的自然。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参考文献:
[1]《所罗门王的指环》,康拉德▪洛伦兹,1998年,中国和平出版社。
[2]《洛伦茨的另一面》, 方在庆,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