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蛙类杀手源于全球贸易?

我是科学家
原创

作者:Michael Marshall

编辑:疯子精灵王

全球两栖类贸易加速了致命的蛙壶菌的传播,而这种真菌正在屠杀地球上的蛙类。现在看来,最初引起灭蛙疾病的源头也许就是全球两栖类贸易。得出这个结论的团队因此呼吁全球对两栖类贸易进行检疫以减缓此类疾病的扩散。

(图片来源:pexels)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里斯.法勒(Rhys Farrer)和同事们从欧洲、非洲、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收集了20份蛙壶菌的基因组样本,并对它们进行了测序。他们发现其中16种真菌的基因是相同的,它们同属于一种名为BdGPL的已经传播到五大洲的单一菌株。对蝌蚪进行测试后的结果显示,这种菌株是剧毒的。

BdGPL的基因组显示,它是由过去100年间某个时间段里的两个菌株配对后形成的。最简单也最好的解释就是,20世纪的贸易将两栖类动物运往全球各地,这就使得菌株配对成为可能。法勒认为,我们必须严加管制这种贸易,或者确保交易中的两栖类动物没有受到感染。一种方法就是各国对所有进口的两栖类进行检疫,只有没有受到感染的两栖类才能入境。

(图片来源:pexels)

当人们发现贸易引起了壶菌门的传染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就已经将这种疾病定性为必须通报,即所有国家都要报道它们是否有疑似病例出现,但该举措并未阻止疾病的扩散。

现在急需保护的2处地方是马达加斯加和东南亚,它们是未受感染物种的最后堡垒。这两个地区的两栖类物种多样性极好,而且现在还未受到BdGPL的侵害。尽管非洲BdGPL疾病猖獗,但是马达加斯加还没被感染,此外最近有研究显示亚洲的壶菌并不是那么的致命。

(图片来源:pexels)

但如果BdGPL入侵至马达加斯加和东南亚,它可以迅速地灭绝这2处地方的蛙类。2009年,在BdGPL进入位于拉丁美洲西印度群岛的蒙特塞拉特岛几个月后,自然保护者就不得不将当地蛙类运出该国以防灭绝。已经有BdGPL病例的国家也应该实施检疫,因为研究还显示基因重组是有可能发生的,这将产生新的剧毒菌株,阻碍新菌株的进入则可以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的可能性。

排版:徐天扬

题图来源:pexels

本文编译自:新科学家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1133-frog-killer-disease-was-born-in-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