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00年,疟疾每年导致大约一百万人的死亡,很多治疗疟疾的药物因为抗药性的出现无法继续发挥作用,导致非洲国家疟疾造成的死亡数量急剧上升。
(疟疾病患儿童。图片来源:flickr.com)
如今,疟疾在控制上已经有了一道曙光,多亏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基金的设立以及双边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已出现了很多新的创新手段和工具。在2000年到2015年之间,疟疾导致的死亡数量前所未有地大幅下降。
在这场疟疾战役中,盖茨基金会下的疟疾团队通过支持利用 青蒿素联合疗法替代药物治疗,帮助疟疾患者们清除感染,提升存活几率。 新工具的使用,例如长效防蚊蚊帐、快速诊断测试产品以及杀虫喷雾等,也都产生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在这一期间内,全球疟疾的死亡人数从每年的100万降至不到50万。也就是说每年人类可以通过这些新工具、资金以及合作从疟疾手中拯救50多万人的生命。
(1935年的青霉霉菌样品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1根除疟疾,我们任重道远
仅仅减少疟疾导致的死亡数量是不够的,而是要尽可能地根除疟疾。 根除疟疾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包括了解疟疾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做出及时的反应,蚊虫以及疟原虫还具有抗药性,这都是长期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根除疟疾上人类还面临几个主要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在降低死亡人数的进展中,我们停滞不前;第二是目前很多蚊虫及疟原虫对我们现有的手段出现抗药性;第三点,尤其在一些低疟疾案例的国家里,人员的流动问题,例如当团队人员去村落里给所有人进行普及和根除疟疾知识和行动的时候,经常有人因为从事的职业,比如体力劳动、打鱼等等,恰巧不在村中,让医治工作很难进行。
因此人类需要研发新手段,来解决现有手段产生的抗药现象,包括蚊虫控制、药物治疗以及诊断方法。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应对人员快速流动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应用监测系统、数据收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帮助我们在最困难的地方实现根除。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她所发现 的青蒿素,作为一种 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 疟疾的防治目前有一个针对疟疾的疫苗,名字叫RTS,S。这种疫苗只针对儿童,主要是为了减少死亡率,而不是阻断疟疾传播。
疟疾通过蚊虫传播,而且只有雌性蚊子才会传播疟疾。 人类发想出一系列全方位的手段来阻断疟疾的传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蚊帐,当我们睡觉时这个物理屏障能使我们避免被蚊虫叮咬。 另一种方法是在墙上喷洒杀虫剂。 雌性蚊子吸血后需要到墙上休息,因此在墙上喷洒杀虫剂能够杀死它们。但像雄性蚊子飞来飞去就起不到同样的作用。
(疟疾通过蚊虫传播,当我们睡觉时蚊帐能使我们避免被蚊虫叮咬。图片来源:pixabay)
但这些手段也有问题——蚊帐最多只能用三年,杀虫喷雾的效果只能持续6-9个月,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定期重复这些做法,且每次只能在很短时间内取得阻断传播的效果。不仅如此,我们目前所用的杀虫剂没有选择性,会杀灭所有类型的蚊虫。不断地发放蚊帐和喷洒杀虫剂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操作难度大。
所以,人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长期有效阻断蚊虫传播。人类首先想到的就是 疫苗 ,如果能够拥有像黄热病、天花、麻疹疫苗一样有效的疟疾疫苗,单次注射,终身保护,并让疟疾失去传播途径,这是最理想的。但是目前此种疫苗尚未出现。
第二种是复制中国的持续性传播阻断体系,即通过摆脱贫困、提升经济水平、医疗保障,提升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等。 这些都能有效地降低疟疾传播。中国在脱贫,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加上疟疾防控的技术干扰,使中国成功根除疟疾。但问题是如何在中国之外,在非洲等一些亟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去复制这样的经验。
最后一种方法是基因驱动技术。 过去人类选择释放绝育后的雄性蚊子,从而减少交配,这样种群数量的确会下降,但又会逐渐恢复起来。因此我们要不断重复这个做法。但基因驱动方式不同。改变蚊子基因中的某些特征后,带有新特征的蚊子可以不断地进行繁殖。
人类现在希望通过利用基因技术做两件事。一是改造蚊子的基因,让它没有能力传播疟疾。蚊子从人体获取疟原虫后,要在自己体内经过一系列过程,改变疟原虫的形式。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变蚊子的基因,使这一过程在蚊子体内无法完成,那我们便创造出无法传播疟原虫的蚊子。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最终就会得到无法传播疟疾的蚊子。
(疟原虫从雌蚊唾液移入蚊子细胞。图片来源:wikipedia)
另一种方式是,这个也类似我们刚才提到的雄蚊绝育的方法,即我们能否找到改变基因的方式,让蚊子只产下雄性蚊子。
该项技术可以针对性地将某些种类的蚊子作为目标。蚊子种类成百上千,其中有400种蚊子属于疟蚊,而这400种疟蚊中,只有四五十种按蚊能够传播疟疾。目前,我们只针对其中3种传播能力强的疟蚊进行改造。我们可以精确地选择并改造蚊子亚种,从而减少传播,又避免影响任何不具备传播能力的蚊虫。
这种解决方案十分环保,还具有极高的精确性、针对性。相对于传统的蚊帐、喷雾剂等方法,这种方法不会杀灭所有蚊虫。
这项技术的成熟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在推出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被解答。如何以安全的、道德的方式,从技术中获取潜在的益处,考虑在可控制的小范围内进行测试,以及后期有责任地推广,都是大家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
作者:李霄,中科院生态学硕士,科普工作者。喜欢红楼梦和推理小说和吃,以及喜欢从前两者中找后者。
排版:小爽
题图来源: flic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