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望远镜出现之前,古人拿什么仰望星空?|我是科学家演讲报名

我是科学家
原创

10月21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五期演讲活动——宇宙深处,心之所向。

报名活动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本期演讲嘉宾 赵洋

《古代中国人用什么仰望星空?》

对赵洋来说,在拿到科技史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馆工作,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他从小就喜欢参观天文馆或科技类博物馆,阅读了大量科普图书,喜欢把自己从科学中感受到的趣味和美传递给其他人。

除了喜欢分享,“飞天梦”也是促使赵洋走上今日道路的缘由。

(图片来源:Pixabay)

他很早就感兴趣天文,向往深邃的星空,但是感觉只用望远镜观看并不过瘾。“怎么才能去到达星空呢?那肯定航天就是一个手段嘛,通过火箭或者其他的交通工具可以到达,所以学了航天相关的专业,而且也很开心能在博士阶段把各种爱好结合在一起,做航天史方面的研究。”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馆古代科技展览部副研究员,赵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进行古代科技史的科普并开发相应的展览活动 。

“更具体一点,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面的发明、创造、创新来编制出有趣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引人入胜的科普展览带领大家遨游到古代的科技创新中。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一个展览叫‘ 做一天马可波罗 ’,副标题是‘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就是以著名历史人物马可波罗的视角为切入点,带领观众们横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看看宋元之交的那个年代,沿着丝绸之路有哪些真正的物质文明、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沿着这一带一路在传播,因为丝绸之路上不但传播了商品,还传播了很多知识和科技。”

(丝绸之路线路图。图片来源: Wikimedia Commons)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从小学开始,教科书里学到的几乎一切的科技成果,都是17世纪16世纪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的成果和成就,也就是说,我们享受到的现代科技文明大多源自西方,那我们还去缅怀仿佛都已经入土了的东方文明的科学技术有什么用,难道仅仅是为了爱国主义教育?

并非如此。

在赵洋看来,中国古代科技也是现代科技的源流之一,很多精妙的思维古已有之,特别是在古代中国人那里就有, 我们现在去了解古人的这些智慧、创造、发明,更大的意义在于“古为今 用” 。“比如说,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了解他们在匮乏简陋的认知环境下,是怎么做出来那么有趣的而高明的发现和发明,我觉得要学习他们的方法和精髓。”

10月21日下午,欢迎来天桥艺术中心参与“我是科学家”第五期演讲现场,听赵洋老师分享更多关于古代天文科技创新的故事《从水运仪象台到简仪:古人拿什么仰望星空》,一起迈向宇宙深处。

2018.10.21 13:30-16:00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截止到10月20号)

报名成功者将在10月20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10月21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除了有“我是科学家”第五期演讲之外,我们还为观众准备了“特别专场”。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教授为大家带来演讲《 借你一双“慧眼”,去看宇宙之美 》。

2018.10.21 17:00-18:30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截止到10月20号)

报名成功者将在10月20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