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学教授辞职照顾患病母亲:当我们老了以后谁来照顾我们?| 贾云竹

我是科学家
原创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些比我们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区域,可有哪些先进的经验供我们借鉴?如何帮助照料者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更好地照料老人?北京协力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贾云竹老师给您带来哪些关于“家庭照料者”的故事,帮助你更好地保护你爱的人。

以下为贾云竹演讲实录:

我是二十多年一直在琢磨“养老”这件事。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还是和“养老”有关,但是我的焦点不是在老年人,而是在他身边的家庭照料者。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演讲嘉宾贾云竹:《老年人需要呵护,照料者自己也需要》)

十多年前,我还在妇联工作,当时做的一个研究是去关注那些特别需要社会帮助和支持的老年人。我们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城市社区,走访了一些有需求的老年人。

其中一个家庭令我印象深刻:这个家庭有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老年女性,经济条件也不宽裕。谁在照顾她呢?是她四十多岁的儿媳。儿媳因为要照顾老人,没法出去工作,每天就是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当时,我们向她了解了很多老人的情况,比如可能在经济上和医疗上需要帮助什么的。

当我们要结束访谈离开时,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拉着我的手,特别焦虑地问我: 现在我婆婆由我来照顾她,我老了以后,谁来照顾我?我的养老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因为我自己也问过差不多的问题。最初选择“社会老年学”专业时,我只有二十多岁。面试的时候,导师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我当时给他的回答也是半开玩笑半当真,我说,我想知道我老了怎么办。这位照料者的问题和我当年的问题是一样的,但当时,我给不出她答案。

还有一位家庭照料者,也是我身边的一位朋友,也是我们九三学社的一位成员。她是北京首经贸大学的一位教授,五十多岁,科研做得非常好,也非常喜欢她的工作,但是去年,她办了提前退休。

当时我们以为她要去游山玩水,享受生活。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的妈妈确诊了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老年痴呆。当时她们也希望找到专业机构,能让母亲得到很好的照顾。但是非常遗憾,目前我们身边很缺乏这样的机构。 她们发现最好的照料,是把母亲还是留在她自己熟悉的这个家庭、这个环境里头,由她们子女她们的家庭成员来照顾她的母亲 。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案例,你可能很难体会到她们照料的艰辛。她的妈妈其实生活都能自理,吃饭或洗漱这些都没问题,但是大脑的损伤让她的行为和常人非常不一样,比如,会不停地把衣服拿到洗衣机里洗,一袋洗衣粉一两天就用完了;晚上老是会焦虑,说家里不安全,不停地起来开灯关灯,到处查看门窗;在家里做饭,经常把煤气打开了却忘记关掉,这会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下,子女们怎么办?他们只能24小时身旁不离人地去监护她,把各种危险隐患给规避掉。但是, 这种照料生活,子女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这位朋友非常焦虑,觉得治疗也无望,整个人陷入一种特别低的低谷。

可能你会想:碰上这种情况,我们交给专业的养老机构不是更好吗?可能很多人都会这么认为。理论上,专业养老机构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各种设施和设备管理都很到位,把老人送去那儿,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但是,非常遗憾,从我们国家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我们缺少专业护理人员,非常缺,愿意去照顾老人并将此当做一种工作的人员,面临很大的断崖式的缺口。第二,送到养老机构是要花钱的,而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现在这类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品质,也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为了便于管理,往往会有一些令我们觉得不那么人性化的东西在里头,而在这样的照料过程中,老人的自主性和尊严感就会受到一些侵蚀。

(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像英国、瑞典、美国,都发生过“ 去机构化 ”的运动。

去机构化,然后怎么办?后来,各国也发现,其实最好的照料还是在家里,而且更多的老人也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和家庭里。所以,“ 居家养老 ”这样一个概念就被提出来了。

(演讲嘉宾贾云竹:《老年人需要呵护,照料者自己也需要》)

那么,“居家养老”主要靠谁来提供照料呢?那就是家庭照料者。也就是说,他的家人或者其他爱他的那些人,来承担一些最基础的照料,给他一些辅助和帮助,老人就可以在他熟悉的社区和他的家里继续生活下去。

(家庭照料者正向与负向效益。)

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的好处很明显。首先,费用低,因为家人的照料通常是无酬的,而且,情感上也会得到更多满足。

但是,不利的地方也很明显。比如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医疗急救还是护理,都相对欠缺;再比如设施的不健全,我们目前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家庭装修时往往没有太考虑到老年人在这里生活的便利性;再就是,照料者的压力,如果单枪匹马地去扛所有的事,身心方面各方面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像我们接触的一些家庭照料者,因为长期独自承担照料压力,很多会陷入抑郁,不少需要去寻找专业医生帮助,要靠药物从抑郁的状态中走出来;再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位老师,24小时都要监护照顾母亲的话,就会失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社交、个人兴趣爱好就没法得到合理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个世纪开始,“ 居家照料 ”概念兴起了之后,世界各国为了鼓励和倡导居家照料或者支持家庭照料,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

(图片说明: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过去的十多年当中,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家庭里接受照料的老人比例是在增长的。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目前我们的老年人照料当中,“家庭照料者”是主力军。)

去年,在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一个家庭照料者的压力调查。为什么这两个基金会支持关注?因为我们的家庭照料者当中,绝大部分是女性,所以“家庭照料者”其实也是带有一点性别色彩议题。

(家庭照料者最需要的服务和支持示意图。)

我们做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目前很多家庭照料者最希望得到的帮助,首先是希望有一些更好的机构,能够为他们分担他们照料压力;再就是,能对居家老人的生活环境进行一些适老化的改造,这样可以减少老人在家里的各种风险,提高老年人能够独立生活的机会和可能。

有一个需求要特别提一下,叫“ 喘息服务 ”。喘息服务,也是在上世纪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持性的服务,就是你可以把你家里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短时间地送到一个专业的机构,一个星期或半个月,托养在那里,然后你作为照料者能够稍微抽身出来,利用这段时间去进行一些个人的身心放松,去做做你想做的一些事情,缓解你的照料压力。

当然,还有 知识的培训 。对于家庭照料者来说,他也需要一些急救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因为护理一个老人需要有很多知识和技能在里头,比如你怎么去抱这个老人你的用劲会最小,对你的腰背的损伤会更小,还有你怎么处理复杂的问题也需要一些技能和方法。这些都反映了家庭照料者的非常现实的需求。

(家庭照料者的支持与关爱体系。)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家庭照料者也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很多国家都有一些探索,可以归成这么五大类。除了刚才说到的服务和环境设施,还有很多可以借鉴。

比如, 经济方面的支持 。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前段时间我们国家地税法的修改,其中就提到,如果你家里有需要赡养的老人,可能你的个税会因此而得到一些豁免;再就是我们现在在探索要建的长期的“照护保险”,如果家庭里头有这样的老人,那么可能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社会保障,这种保险来为你支付一些费用;新加坡等一些地方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如果你买的房子跟你父母是挨得很近,能够方便你去提供照料和尽赡养义务,那么买房时相关的一些税也会得到一定的豁免。这都是从经济上给咱们家庭照料者的支持。

再一个, 是时间上的支持 。像日本、德国还有其他一些欧洲的国家,他们都会为有家庭照料责任的员工,提供弹性的工作制以及带薪的休假,让他们更灵活地照料老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最后,是 信息和技能方面的支持 。我们国家目前也对这些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像2016年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在全国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90个地级市开展了试点,北京市的包括丰台、石景山、通州还有西城,都在进行试点,在这些试点中,有一个条目就是要对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和探索建立相关的政策。

(2016年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在全国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90个地级市开展了试点。)

另外,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九个省通过立法的方式,针对有独生子女的家庭,设立了照护假,就是说,如果你是独生子女(有的地方还不仅限于独生子女),如果你的父母生病了,住院需要照料陪护的时候,你可以享受这样一个带薪的休假,这是在法律上给予了他们一个保障。再有就是我们说到的还有护理的津贴,如果家庭里头,有需要长期照顾的人,那么你可以去向当地申请一些护理津贴。还有很多地方也在探索建立能够提供“喘息服务”的设施机构,在我们的社区进行广泛布点和建设。

其实今天在这儿演讲,我觉得也是对家庭照料者的一个支持的实践,因为我和我的同事在做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为家庭照料者提供技能包括资讯方面的支持。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情,未来也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到家庭照料者这个群体的需求。

(演讲嘉宾贾云竹:《老年人需要呵护,照料者自己也需要》)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就是开头我提到的九三学社的那位老师,她现在也已经获得了一些社会组织,或者说社会各方面对于她这样一个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比如,她带着她妈妈参加了一些针对阿兹海默症的组织的活动,这些组织活动会给她很好的照料建议,在线下活动中也会设计很多互动,缓解她妈妈的症状。最后这张画是她妈妈自己画的,通过绘画、音乐还有一些运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她的这种症状。

文章开头提到的九三学社的那位老师带着她妈妈参加了一些针对阿兹海默症的组织的活动。

最后我也想分享一句话: 助人者,人助之 。家庭照料者是在帮助他的家人,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为这些帮助别人的人,也提供帮助和保护。

(演讲嘉宾贾云竹:《老年人需要呵护,照料者自己也需要》)

在“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后台回复“演讲”,或者点击菜单栏“演讲”,即可看到更多科学家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