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 对学术结果的偏倚一直是阻碍科研发展的一大问题。 《PNAS》上的一项研究中,英国科学家发现, 夸大科研发现的行为更容易出现在行为学研究当中,美国科学家尤甚。
爱丁堡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法奈利(Daniele Fanelli)和同事搜集了82项遗传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元分析结果。 法奈利介绍说, 选择这两个学科主要是因为它们习惯运用元分析的研究方法,这使我们能更容易地获取我们所需的数据。他们从这些元分析中提取了1174份原始数据,发现纯行为学的研究更可能报道极端效 应;美国的研究,尤其是不涉及生物学参数的研究结果,则更可能存在偏向实验假设的偏倚。
各个元分析中初期效应量与合并效应量的比值情况(取对数)。圆圈的大小取决于研究数据的标准差大小。纵轴的值为0表示初期研究的效应量和元分析所得的合并效应量完全相符。研究分为纯生物学(Purely biological/ Non-behavioral)、纯行为学(Purely behavioral)以及生物-行为学(Bio-behavioral)三个大类。 US:美国;AS:亚洲国家;EU15:欧盟国家;o:其他国家。图片来源:Daniele Fanelli and John P. A. Ioannidis. (2013). US studies may overestimate effect sizes in softer research. PNAS.
“科学上的欺诈和偏倚也许近几年来才不断变多,但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行为一直在困扰着科学。”法奈利表示,这种现象也许是由于行为学研究的研究方法一致性较低所致。而 “要么出版,要么滚蛋” (Publish-or-perish)的理念在美国盛行,则迫使美国的科研人员发表更多阳性的研究结果。
优先考虑文章影响与论文产量的评价系统同样存在于中国。中国许多大学中的研究者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文章后,会得到直接的奖励。有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认为,这种奖励体系造成的问题可能比西方国家的体系更加严重。
法奈利说: “科学要做得好,关键在于确保科学家得到奖赏是因为做出了好的研究,而无关得到怎样的结果。在中国,许多大学的政策是只向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提供金钱奖励,这显然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中国许多大学中的研究者在相关期刊上发表文章后,会得到直接的奖励。 图片来源:pixabay
“我认为整个科研体系都应该做出改变。”法奈利补充道:“例如,期刊方面可以在不知道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的情况下,基于文章的介绍部分和方法部分进行同行评议和接受文章。出资单位也可以用相同的逻辑工作。”
法奈利建议读者: “不要将任何新研究的结果当成真理。只有经过筛选和更正仍站得住脚的论断,才应该被相信。” 他表示, “科学家也是人类,是人类就会存在偏见,有时候也会不诚实。 这是所有领域的研究无可避免的现实,在理论和方法尚未完善的研究中尤其如此。”
法奈利期待他们的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他表示: “只有当科学家互相对彼此的研究进行重复和批评时,科学才会有进步。我们希望其他科学家也利用我们的发现做这些事情。”
排版:昕旸
题图来源:dou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