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凌云
编辑:小柒
在猫科动物大家庭中,有老虎、狮子等山林/草原猛兽,也有众猫奴脚边 傲娇 温顺的家猫主子。不过,还有这样一种“大猫”,既没有选择温暖的平原,也没有选择人类的城市或客厅,而是驻扎在寒冷的雪域高原,成为了雪山游侠。它,就是雪豹。
“雪山游侠”——雪豹。图片来源:pixabay
雪豹因何登上高原?
1.2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北美冰盖消融,变成了温带森林和大草原,可随之而来的更新世大灭绝却让北美的哺乳动物灭绝了40种,包括著名的猛犸象、剑齿虎等,但也灭绝了美洲狮和美洲猎豹。
大约就在猎豹迁徙到亚洲的同时,豹猫与家猫的祖先从美洲分化出来,并回到亚洲大陆,豹猫这一支后来形成了亚洲豹猫、印度的锈斑豹猫、印度尼西亚的扁头豹猫、兔狲和渔猫。
与此同时,大猫们也扩散到了更大的地域内——老虎占据了亚洲大陆,金钱豹占领了亚非大陆,狮子和美洲豹去往了北美洲,后来又分别迁徙并占领了非洲和南美洲幸存下来,而雪豹,则选择占领了喜马拉雅和亚洲各大山脉。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到西亚、中亚、中国西北部的一些高山都是它的活动范围。
雪豹占领了喜马拉雅和亚洲各大山脉。图片来源: pixabay
穿着加厚“毛衣“的雪山隐士
为了在高原生存,雪豹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寒冷和缺氧环境的特征:隆起的头骨和扩大的鼻腔可以加热、湿润高原干燥寒冷的空气,同时加大每次呼吸量;血液中又小又多的红细胞则能更有效地在高海拔地区吸收氧气。
而与其他大猫相比,雪豹最鲜明的特征还要属它们那 一套加长加厚款的“大毛衣”了 ——在冬季,它们肚子上的毛可以长到 12厘米 ,保暖效果很好(手感应该也很好),同时又让它们看上去像个虚胖的“大毛球“。
这一款加厚毛衣不仅可以保暖,还能让雪豹“隐身”——烟灰色或奶黄色装饰着较为稀疏豹纹的毛色与岩石上的地衣特征极其相似,使它们与周围的裸岩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见过雪豹的人一定都有类似感受:当雪豹站立不动时,即便从它面前经过也完全不会发觉,而你在雪豹栖息地里行走的时候,多半会被站在高处的雪豹“尽收眼底”。
雪豹的毛色使它们与周围的裸岩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摄影:彭建生。
走出高原,练就绝技
走出青藏高原的雪豹,本着大猫们独居高冷、能吃能跑的特点,随着种群数量的壮大不断往合适的地方迁徙、建立新根据地。它们个头小、性格也相对温柔(怂),不喜欢同豺狼虎豹们相争,而是选择走贫瘠山顶岩壁上的“高冷路线“,找那些躲藏在此的野羊们当点心(野羊:我容易吗我!)。
活动在青藏高原的野羊是雪豹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别看雪豹个头小而虚胖,论起捕猎,可以说已经练就一身绝技:圆形(而非扁平)的犬齿可以从各个方向发力,帮助它们在陡峭的悬崖上捕食猎物,上下颌骨可以张开到70度以上,帮助它们咬住岩羊、北山羊等山地有蹄类动物的粗脖颈;强健的肌肉和骨骼的构造帮助它在陡峭地形中加速、转身、跳跃与从高空跳落;与身体等长的尾巴帮助其平衡,帮助它们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
雪豹的温馨日常
作为典型的大猫, 雪豹终生保持着独居性和强烈的领域性。 不过,领域性只针对同性之间,异性间出于繁育后代的需要,还是需要多多“约会”的。根据当地猎物密度,雪豹的家域大小可以从几十变到几百平方公里。
同性雪豹之间为了避免互正面冲突,会通过频繁气味标记和刨坑等方式在崖壁脚下、垭口、山脊线、山谷入口或道路拐弯处等必经之路上留下自己的logo(常在野外找雪豹粑粑的铲屎官研究人员们都很熟悉这种痕迹)。
在山间活动的雪豹。摄影:董磊。
雪豹一般在冬季(1-3月)发情,此时的它们会在山上呼唤伴侣。由于喉骨硬化,雪豹是唯一不会吼的大猫,叫声尾音下落,类似“噶奥”。雪豹的交配持续3-6天,孕期三个月,雪豹妈妈在4~6月间会寻找一个极其隐蔽的适合产仔的岩洞,用岩羊毛和自己掉落的毛铺好温暖的窝。
雪豹妈妈每胎会产下2~3只雪豹宝宝,雪豹妈妈在哺育宝宝的过程非常辛苦——一边要挤在窄小的洞穴里照顾娃,一边还得忙里偷闲出门捕猎,给自己和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外出期间,柔弱的小崽还有可能被其它食肉动物杀死、或被上山挖虫草的人类捡走。
雪豹宝宝。
出生一周后, 宝宝们才会睁开湛蓝色的眼睛; 两个半星期后 开始蹒跚走路,在洞穴里和洞穴周围玩耍,或在妈妈身上蹭来蹭去,撒娇哺乳; 3个月大时 跟妈妈出行,学习捕猎技巧,并一直跟随妈妈到两岁大小。雪豹妈妈产下新一窝幼崽,青年们才会被赶走,开始迁徙、寻找自己立足的家域。雪豹在动物园里的寿命可长达21年,但野外记录的最老个体才11岁。
雪豹的“好邻居”
虽然生活在高寒之地,雪豹也并不孤单,它的邻居们很多,小到鼠兔,大到棕熊,都或多或少与之打着交道。它们有些是雪豹的盘中餐,有些是厚脸皮的竞争者。
说到盘中餐,不同地区生活的雪豹根据当地的食物也得就地取材,做些食谱的调整,“主粮“是山羊和绵羊的亲戚们,其他硬菜包括:马鹿、白唇鹿、马麝、西伯利亚狍、藏野驴、野猪、斑羚、羚牛、鬣羚、鹅喉羚、野骆驼等。当然,打不着大猎物时,碰上小型哺乳动物们也可以打打牙祭,比如:旱獭、野兔、鼠兔、田鼠、鸟类……甚至是其它食肉动物,都有可能出现在雪豹的菜单里。
雪豹偶尔也会捕捉旱獭来“打牙祭”。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吃吃吃,雪豹与其他竞争者间也存在深层“交往”。
总的来说, 高寒地区的食肉动物们都比较傻白甜,关系不至于太紧张,剑拔弩张的血腥场面并不会时时上演 (食肉动物内心戏:太冷了我还不如省点能量保暖用……)。大家通常都会心照不宣,小心翼翼地留下自己的地标,避免互相见面。即使有食物要抢,一般也是按照实力强弱,弱的一方认怂主动让出。
研究人员的红外相机就经常拍到类似场景:雪豹抓到岩羊,见到棕熊远远来了就马上开溜;而赤狐藏狐等小型食肉动物则会一边偷看雪豹进食,等雪豹用餐间隙回家打盹时,赶紧过来偷几块肉藏起来;偶尔也有不幸死于雪豹口下的赤狐、兔狲等肉食动物。
雪豹:谁在偷拍我?供图: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此外,雪豹不像其它大猫,它们没有上树(没树)、挖坑(土冻上了挖不动)等藏匿猎物的手段。虽然周围有岩洞,但雪豹毕竟个头小,脖子也不够粗壮,与其费劲把没吃完的食物拖到岩洞里保存,还不如下次再去捕获一只来的划算。因此雪豹也算是造福邻居,每打一次猎,都要给食腐动物们提供一顿免费大餐。
保护雪豹,人类在努力
同为生活在高原的牧民,已经与雪豹共同生活了几千年。相比生活在平地上的狼和熊来说,牧民与雪豹的关系也算是缓和的。毕竟雪豹“高冷”,跟人类接触机会有限,攻击性又不强,也没留下什么吃人的前科。不过,由于雪豹会吃落单的牛羊,因此也会遭到报复性猎杀,报复的强度取决于当地人对牛羊损失的容忍程度。
有印度的研究对比过,佛教信仰越虔诚的当地牧民,越能够容忍家畜被野生动物捕食而不去报复。中国的情况类似,新疆的牧民们对雪豹捕食家畜的容忍度,会比藏族牧民们要低。好在雪豹的分布区内,佛教的覆盖范围很广,也算给雪豹加了一层保护伞 。
一些动物保护项目也根据当地情况和已有研究对雪豹加以保护——阿拉善SEE的三江源保护项目,就期望结合当地传统价值观,自下而上地摸索出一条围绕雪豹等旗舰物种开展的生态系统保护之路。
在我国,老虎和金钱豹的种群已经岌岌可危,身为 大猫家族的高原之王, 雪豹低调地挑选了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跻身之所,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然而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依然会对雪豹的生存带来威胁,仍然需要通过多方的努力,共同来研究和保护这些“佛系”的雪山游侠们。
雪豹保护公益宣传片:爱我,还能多久?
作者名片
排版:小爽
题图来源: pixabay
参考文献:
[1] Johansson, Ö., Rauset, G. R., Samelius, G., McCarthy, T., Andrén, H., Tumursukh, L., & Mishra, C. (2016). Land sharing is essential for snow leopard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3, 1-7.
[2] Deng, T., Wang, X., Fortelius, M., Li, Q., Wang, Y., Tseng, Z. J., ... & Xie, G. (2011). Out of Tibet: Pliocene woolly rhino suggests high-plateau origin of Ice Age megaherbivores. Science, 333(6047), 1285-1288.
[3] Tseng, Z. J., Wang, X., Slater, G. J., Takeuchi, G. T., Li, Q., Liu, J., & Xie, G. (2014). Himalayan fossils of the oldest known pantherine establish ancient origin of big cats. Proc. R. Soc. B, 281(1774), 20132686.
[4] O’Brien, S. J., & Johnson, W. E. (2007). The evolution cats. Scientific American, 297(1), 68-75.
[5] Nyhus, P. J., McCarthy, T., & Mallon, D. (2016). Snow Leopards: Biodiversity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from Genes to Landscapes. 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