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60秒,回味科学的诗与远方

我是科学家
原创

7月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网承办的“我是科学家”演讲第一期“科学的诗与远方”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

现场都有哪些精彩瞬间,先用60秒视频一起了解~

随着震撼的主题视频开场,观众逐渐沉浸在现场之中。正如理查德·费曼在科学诗《我站在海边》中所说 “我——一个原子的宇宙 ,一个宇宙中的原子。”

现场朗送《我站在海边》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科普宇宙中的一个原子,带着好奇围绕在“我是科学家”的舞台。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现场致辞 。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有更多科学工作者加入到“我是科学家”的活动和内容平台中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营造全民科普氛围。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现场致辞。

与会领导与嘉宾共同手持金沙撒向“我是科学家”的大型启动装置,正式开启了“我是科学家”系列演讲活动。

开启“我是科学家”系列演讲活动

接下来,4位科学家带来了精彩的科学故事。他们的回顾视频也将逐步放出,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郝蕾:解读宇宙的语言 郝蕾用几个天文学故事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宇宙的神秘以及天文学的乐趣。

经常有人问她,学天文有什么用?郝蕾认为“天文确实跟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相距甚远,但这个问题和我们为什么关注“诗和远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它们关注的都是生活的本质,它们探索的都是事物的‘真’、‘善’、‘美’。 ”

通过解读宇宙的语言,寻找物理的规律,人类将会变得强大,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漫步,可以解读它漫长的故事。

郝蕾演讲。

杨波:水下7000米感受到的科学之美 “当到了7000米的海底时候,我们三名潜航员内心都是火热的,我们就一直趴在观察窗上看着海底,那种视觉冲击是非常震撼的。”

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人类看到了壮丽的深海奇景。同时,“蛟龙”号的意义也不仅如此,它将在我国深海探索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杨波演讲。

叶盛:向别人科普土豆,你怎么做? 叶盛既是科研人,又是科普人,也是科幻人,做这三件事情的时候他发现, “科学传播要以受众为中心” ,面对不同的读者,需要用完全不同的写作手法。

比如,如果今天来做一个土豆的科普,不如从吃货入手,土豆的美味为什么和唾液淀粉酶有关系?《火星救援》中为何选择种土豆?科学本身是一种共享的精神,叶盛希望能 让科普流行起来,消除科学家与大众的隔阂。

叶盛演讲。

张双南:曾经,我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在国外留学时,他的同学导师们经常提到一句话“你谈的这个问题里的科学是什么?”这曾让张双南不知如何回答。

“我知道什么是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科学。”他因此开始了对科学本质的好奇。最终他发现, 科学精神不止是解答我们对世界的疑惑,更是给与了我们在文化上的自信。

张双南演讲。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上场,为科学家们颁发聘书。我们希望更多的科学家来到这个舞台。相信,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团体,将会在中国未来的科普工作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为科学家颁发聘书。

在现场,我们还准备了拍照手牌和 “我最在行”答题知识房间,供大家进行互动。

全场最有科学范。

第一期活动没能入选的粉丝们不用难过,“我是科学家”系列演讲会持续举办,第二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