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使用化肥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一个东西用了几十年,在很多思想比较固化的老农民眼里,可能就会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实际上,化肥污染引起的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只是很多农民朋友并不了解,所以也就不太清楚,今天笔者来给大家说一说。
化肥污染包含农民在农田中施用了大量的化肥而引起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等一切现象。在农田中施用化肥是不可能全被植物吸收掉,实际上化肥的利用率不算太高,钾元素的利用率为30%~60%,氮元素利用率为30%~60%,磷元素则仅为2%~25%。那些没有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很可能就会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O₃N形态存在,并随着土壤水下渗到植物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从而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导致土壤的物理性质会恶化。
土壤污染的引发是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土壤中,其数量和速度都远超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土壤的动态平衡。随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堆积越多,它自身的优势越大,就会让土壤失去调节功能,导致土壤的质量下降,从而使得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早在几年前,河南省环保局就通过检测境内的淮河水质观察到这个另类现象:在淮河流域降雨多的汛期,河水的污染反而土壤严重。其中,氮指标是平时的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最终发现汛期的污染源头是农田,农田土壤里的氨氮含量都非常高。而农田的氨氮含量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民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导致。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全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左右。农民盲目大量、过量使用化肥,虽然让农作物获得了高产,但也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河流、湖泊和内海等水体发生营养化。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河南省淮河流域因为农田的过度使用化肥,导致了水体污染愈发严重。实际上,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分为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种,地表水的污染主要就是水体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阳光难以穿透水体,水体的透光性下降,导致水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而溶解氧的过度饱和或者水中溶解氧减少,都会危害水中生长的动物,严重会让它们大量死亡。
三、导致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的有毒成分会增加。
化肥还能引起地下水污染,而我们的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地下水。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现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我们要知道,当硝酸盐进入到人体后,会在我们身体的口腔和肠胃中快速转变为亚硝酸盐,并形成亚硝酸基化合物,可能会让人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疾病。而亚硝酸盐过高对婴儿的危害更大,会导致婴儿缺氧,严重还可能导致死亡。
四、造成大气污染。
农民在施用氮肥的过程中,遇水后会让氨元素挥发、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也就是形成二氧化氮。而二氧化氮会生成游离氧,其与分子氧作用生成臭氧,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作用,会引发光化学烟雾,导致一氧化二氮在大气中大量排放。一氧化二氮可以和臭氧作用生成一氧化氮,让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紫外线隔离作用下降,让更多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体肌肤,增加人类患上皮肤癌的概率。
现在,农民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过度和不正确使用化肥的严重后果,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呢?首先,防止化肥污染的最好办法是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肥料,并要掌握化肥使用的时间、用量和频次。最好可以分层施肥或深施肥的办法来减少化肥的散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其次,化肥应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保肥能力和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让土壤的土质更加疏松,还可以防止土壤的板结。最后,农民要测土配方施肥,适当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使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来降低农产品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