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坑洼,晴天是尘,雨天是泥,河沟黑臭……”是以前大家对江苏省泰州市元竹镇蒋堡村的最深印象。这个穷困的地方,还一度被称为“酸粥村”。现在,江河沟渠的水清澈了,岸边种满绿树,道路硬化后还在两旁安装了路灯,家家住着洋房,户户都迈进了小康,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一、“老方法”构建新农村。
蒋堡村有一条绕村的“护村河”,它虽然能给人畜提供水源,但也由于不善管理导致河边杂草丛生、到处垃圾,河水还很臭。近年来,通过蒋堡村每天都有人定点清理卫生,演变成了绿色走廊,有的村民还在自家的院子建起了河景凉亭。
至于谁来负责这些卫生工作,采取的是改革开放时实行的“工分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村里把田、人、劳力的“三三制”换算成工分,每个工日的工分等于20元,有的人出钱,有的人出力。而无论是出钱出力,都是为村里的美化做贡献。这种方式在村里越来越广,以这种“老方法”加以创新,为村里节省了20多万的支出。
二、采用民主决策提升参与感。
除了采用“工分制”,蒋堡村还探索了制度化的手段,根据村民自治的原则,村里组织了村民议事小组、村民智囊团、乡贤理事会等村民决策组织,保障村里的大事能公平公正公开地决策和推行。村里的每个组还设有网格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对一些大问题大事情能用群辩、群策和群审的办法来进行解决。
坚持“小问题不出组,大问题不出村”的行事方法,让决策更合群众的意愿,同时,也真正完成了村容村貌的改造。全村还进行文明创建活动的评比,通过评比“十星级文明户”、“孝子孝媳”、“最美家庭”和“孝风评议”等活动,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乡风文明建设。
三、“老曲艺”唱出文明新风尚。
鼓儿书,是泰兴市民间文化研究会用长达7年时间,认定了蒋堡村是它的发源地。在蒋堡村的农民文化广场,晴天的晚上灯火通明,大家聚到一起学习鼓儿书。
敲打着简单节奏,说唱出社会风情。大家通过传统曲艺鼓儿书,融入了新时代的乡风文明知识和村里的各种大事,通过鼓儿书来唱出来。不但可以娱乐、还成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