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农民增收逐步困难,除了外出务工别无他法,于是相对高效的水果种植行业便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是致富首选的水果行业,这几年“卖果难”现象在各个水果产区都有或多或少出现,于是生产者为了获得原有理想收益,就开始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来吸引消费者眼球,重新获得市场青睐,以此赢得高额回报。其中富硒类水果就是其中一个提高水果生产的新思路,也是近几年炒得比较火的“保健类食品”。
所谓的富硒类水果,主要是指在含硒土壤环境中生产的果品或者是水果在运作生物工程技术制造富硒环境中产出的果品,其硒含量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限量范围内,消费者使用后能够实现补硒、增进身体健康的果品。目前,我国存在的富硒类水果主要是通过原有土壤含有硒达标土壤或者后期追施硒肥培育出来的,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水果品种,比如富硒苹果、富硒梨、富硒桃、富硒葡萄、富硒柑桔、富硒枇杷以及富硒杨梅等,这些富硒水果的技术达标标准是“每千克含硒10-50微克”。
虽然国内富硒类水果的开发已经涵盖了所有水果物种,但是其市场还是没有完全打开,价格依然坚挺,比如重庆吉安镇产出的富硒皇冠梨,市场售价在12元/千克,是当地普通皇冠梨售价的1.5-3倍;陕西吉县生产的富硒苹果售价高达20-30元/千克,是当地普通苹果的2-3倍;河南驻马店生产的富硒阳光玫瑰葡萄,其售价甚至高达120元/千克,是普通阳光玫瑰价格的6-8倍。富硒类水果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高的价格,而且还能够经历市场洗礼,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硒元素对人类的价值。研究指出,硒元素是生命体中唯一一种能被编码合成蛋白质的金属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减缓衰老、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解毒排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拥有“抗癌之王”的美誉。次要原因是因为我国高富硒土壤地区比较少,全国大约72%地区是缺硒区域,只有湖北、四川、贵州、湖南、河南等省存在面积不当的高硒地区,另外植株吸收硒元素的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土壤硫元素含量过高,植株硒元素吸收能力会下降。
看了以上这些介绍,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富硒类水果生产起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其实不然,水果富硒技术是一项成本低、操作易、相对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中只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富硒肥料,并按照相关物种栽培技术规程操作即可生产出消费者喜爱的富硒果品。在此,笔者以富硒苹果的生产为例做一简单说明,具体如下:秋季施用基肥的时候,亩施富硒专用肥料50-70千克(具体以生产厂家标识为主,本数据仅作参考),施后浇水,其余肥料配比类似于普通苹果;苹果开花前用20倍硒营养液涂干;果实套袋前结合喷药喷施200倍硒肥,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半个月以上;除以上提到的这些管理措施外,其余管理与普通苹果类同即可。
通过笔者以上的分析介绍可以发现,富硒类水果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市场前景还很广阔,伴随入行门槛低的优势,将来必定会成为水果行业的一片“红海”,但是不管如何厮杀,作为人类“口粮生产者”的果农都应该谨遵市场秩序和道德底线,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安全问题
硒元素除了具有多重保健功效之外,还是一种有毒元素,人体吸收过多或者在体内富集会严重影响自身健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2005年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将硒列为污染物进行限量,后来随着其硒摄入量不足造成的危害逐渐被发现,我国卫生部在2012年新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取消了硒的限量指标。尽管当前食物中硒的限量指标被取消,但并不是说硒元素的危害就不存在了,所以建议果农在开发富硒产品的时候,正确认识硒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不能无限放大其作用,更不能随意加大其摄入量,像“要多少就富集多少”的口号在以后绝对不能盲目进行宣传,而要严谨、负责地对待富硒功能性水果的生产。
诚信问题
含硒水果不一定就是富硒类水果,两者的差别主要来源于硒元素的含量。富硒类水果每千克含硒10-50微克,需要特定的检测方法和仪器才能“看得清、道得明”,正是因为检测复杂性因素的存在,市场上部分不良商贩就利用这个漏洞,通过果面喷施硒蒙混过关,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高价买“假货”。笔者建议,富硒类水果在大力宣传科学富硒、安全补硒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富硒水果生产流程的宣传,消除消费者误认为的促销宣传“噱头”,用农民的质朴与真诚打开这片蓝海。
品质问题
在富硒类水果的生产过程中,硒对果品的口感、外观品质等影响有多大,还未见相关报道,但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忽略品质的原因所在。在当前可供选择的富硒类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大环境下,果农要通过生产中高品质、靓口感的富硒果品,让消费者“吃起来爽口,买起来松手”,以此打开水果销售困局,实现传统果业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