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水浸水稻苗床是否能够促进 稻苗盘根壮秧?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所谓的水浸水稻苗床,就是在传统的“水床育秧”基础之上升级的一种新型育秧方式。摆盘播种之前在苗床铺厚的细土,再通过大水漫灌、搅动的方式在苗床表层形成一层均匀、有一定厚度、含水量过饱和的泥浆,在泥浆上摆盘、播种。我们单位曾经做过两年水浸床搭配钵育摆栽的生产示范试验,效果是比较好的。

1、水浸苗床的底水足,出苗前没有干旱的风险。东北地区使用高台育秧的稻农朋友都知道,每年的水稻播种育秧阶段都会有一部分的育秧苗床因为底水未浇透、出苗时间过程而出现的出苗之前苗床干旱、出苗不齐、出苗时间延迟的情况。还有的一些苗床因为过度的干旱而造成整栋苗床出现“出疮”的情况,导致秧苗不能正常的使用。但是,水浸苗床采取对厚的细土大水漫灌在搅动的方式形成含水量过饱和的泥浆,育秧盘通过人体的重量将底部的吸水孔完全的压进泥浆中,会通过虹吸作用提供芽种萌发所需的水分。而且,通过两年的生产试验示范发现,在水浸苗床底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在15天之内不会出现苗床干旱的情况。

2、水浸苗床没有播种前浇底水的过程,营养土的养分流失少。对于常规的育秧苗床来说,播种之前至少需要浇2次以上的底水,让苗床下部的底土和育秧盘中的营养土都有充足的水分。但是,这种大量浇水的过程却造成营养土中混拌的壮秧剂中的养分、调酸剂等物质的流失,从而影响到营养土的养分含量、PH值,这对于出苗之后的秧苗来说是较为不利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些稻农会采取摆盘之后撒施壮秧剂的方式。而水浸苗床呢?摆盘之后不需要浇底水的过程,只需要通过育秧盘底部的吸水孔逐渐的吸收泥浆中的水分就能逐渐的让营养土在长时间里呈现湿润的状态,还不会出现营养土中的养分和调酸剂流失的情况。对于保护营养土的养分是很有好处的。而且,通过水浸苗床育秧,也可以适当的减少壮秧剂的用量。

3、水浸苗床出苗齐。水稻育秧期间出苗率的高低与整齐度的好坏与苗床水分是否均匀、充足有着直接的关系。东北的稻农朋友都了解,播种之后6-7天左右就会出现部分育秧盘的营养土水分不一致的情况。一些育秧盘的营养土可能干燥,一些育秧盘的营养土可能还处于较为湿润的状态。这样的话,营养土较为湿润的育秧盘的芽种出苗就会比较齐,而一些相对干燥、营养土水分不充足、水分不均匀的育秧盘中的芽种出苗就会出现出苗速度不一致的情况。只有在浇透水之后才能保证大部分的芽种都能出苗,这对于保证苗床秧苗的出苗时间是否一致、秧苗整齐度是否一致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水浸苗床就不同了,采取大水漫灌,各个区域的泥浆含水量都处于过饱和的状态、而且含水量比较均匀。只要苗床做的平整度比较好,各个区域的育秧盘的含水量基本不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出苗的速度自然比较一致、芽种的出苗率自然也高一些、出苗后的苗床整齐度自然也会好一些。

4、水浸苗床的缺点。水浸苗床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工作量大,需要在苗床铺垫较厚的细土,大水浇灌之后摆盘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先摆空盘再覆土,还需要通过人工铺垫宽木板踩压的方式将育秧盘压进泥浆,工作量较大;其次,在春季出现初期低温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造成苗床的温度比常规的苗床温度低,而影响到芽种的出苗速度;最后一点,水浸苗床的浇水量不容易控制,灌水量过大会造成泥浆较稀。摆盘的时候很容易将底部的稀泥浆从秧盘间的空隙挤压到育秧盘的表面。在秧盘表面干燥之后会形成硬土壳,造成芽种不能正常的出苗。

至于说出苗之后,秧苗的根系发展程度如何?对于您来说不必过度的焦虑。在出齐苗之后,就可以采取与常规育秧方式相同的管理措施即可。而且,经过十几天的时间,泥浆中的水分一部分被营养土吸收,一部分渗入苗床的深层,不存在“水苗”、影响根系生长和增加立枯病发病率的情况。

作者: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