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冬瓜有哪些病虫害?浅谈10种苦瓜病虫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冬瓜别名白瓜、枕瓜、广瓜,为葫芦科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冬瓜营养成分丰富,肉质洁白、脆爽多汁,一直是一种价廉物美、药食兼用的佳品。据一些瓜农反映,近年来冬瓜病虫危害较大,影响了冬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下面笔者与大家聊聊冬瓜主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供瓜农参考。

冬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绵腐病、蔓枯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有瓜蚜、黄守瓜、蓟马、美洲斑潜蝇等。

1、绵腐病

症状识别:冬瓜苗期发病,引起瓜苗猝倒,病苗茎基部缢缩变软、折倒;成株期发生多引起“果腐”或“绵腐”,病部变褐、变软,表面覆盖白色绵毛,潮湿时外观为湿水棉花状,故称“绵腐”。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喷治。

2、蔓枯病

症状识别:叶片多从边缘向里,形成半圆形或梭形浅褐色大病斑,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茎节上染病,病部颜色由暗褐色至黑色,斑面密生小黑粒点,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病斑绕茎一周则茎蔓会逐渐萎焉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喷治。

3、病毒病

症状识别:早期在新生叶片上出现明脉,逐渐发展变成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或黄白色斑驳,或叶片扭曲畸形,生长点萎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150倍液防治。

4、疫病

症状识别:苗期被害,茎叶病部呈水渍状,萎焉后枯死;成株期被害,多从茎节处发生,呈暗绿色,凹陷溢缩,上部的叶片萎焉,但维管束不变色。叶片被害,产生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会生有白霉,甚至腐烂;瓜果被害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凹陷,生有白霉并腐烂发臭。严重发生时,会出现大量死株、烂瓜现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喷洒和浇灌同时进行更好。

5、枯萎病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茎、叶,苗期发病,子叶变黄干枯,茎、叶、叶柄萎焉或根茎部变褐色、溢缩或猝倒;成株期发病,茎基部纵向褐斑可延及数节或部分叶片中午萎焉,早晚可恢复,叶色变淡,在茎上出有时表现半边死现象,最后萎焉枯死。潮湿是病部生出粉红色或白色霉,有时流琥珀色胶状物。茎部有时会纵裂,内部维管束变褐色。

防治方法:初发病时浇灌30%恶霉灵水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恶霉·甲霜水剂600倍液。

6、白粉病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叶柄、茎,可在发病部位处生出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正面较多,随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边缘不整齐的成片白粉区,甚至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白色粉状物变成灰白色,最后发病叶片干枯、邹缩,边缘卷曲,但不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治。

7、黄守瓜

症状识别:黄守瓜外形如萤,又叫瓜萤,属鞘翅目,叶甲科昆虫。黄守瓜成虫会取食幼苗、叶和嫩茎,也会取食幼瓜,造成圆形或半圆形缺刻,严重时叶肉会被吃光,并咬断瓜苗,造成死苗。

防治方法:防治成虫可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喷治,防治幼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8、美洲斑潜蝇

症状识别: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幼虫取食叶片正面表皮下的栅栏组织,虫道初为针尖状,随着幼虫成熟,虫道逐渐均匀变宽,为白色不规则蛇形,后期有的形成铁锈色,虫道两侧留有交替排列的粪便,形成一黑色条纹。雌成虫取食和产卵时还刺伤作物叶片表皮,形成白色坏死产卵点和取食点。

防治方法: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喷治。

9、蓟马

症状识别: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以成虫、若虫锉吸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被害后生长点萎缩,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出现丛生现象;受害嫩稍变硬缩小,茸毛呈褐色或黑褐色,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受害幼瓜会出现畸形。

防治方法:用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 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10、蚜虫

症状识别: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尖吸食汁液,分泌蜜露,可以诱发煤污病,加重为害,使叶卷缩、秧苗生长停滞,叶片干枯以致死亡,可传播多种病毒。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治。

作者:曾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