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难优价”,种植大户开始回归理性,不盲目相信优质稻的高价能获得好的种植效益,选择品种更加理性,但优质稻发展依然要进行,应如何走出“优质难优价”的困境?
一、优质难优价的原因
1、优质稻种植面积激增。2018年在各水稻主产区均出现优质优价明显,导致2019年很多种植户选择优质稻,不管优质稻品种是否出现退化,大面积留种种植,也不考虑抗病抗倒能力如何,导致优质稻米品质参差不齐,屡现米厂不收、毁约降价等不良事件。在“稻强米弱” 格局依旧的情况下,新的优质稻集中上市后,增加供应压力,市场价格也就呈下行趋势。
2、种植分散,稻米品质难保证。单从优质稻种植面积看,优质稻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全国、各主产省近两年评定出的优质水稻品种也很多,选育的优质稻品种也多,但优质稻种植很分散,一个乡镇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不同的优质稻品种,一则容易出现品种混杂,二则种植难以标准化,都是种植户按原来的栽培方式种植,导致优质稻的品质难保证。
3、优质稻米供大于求,受产能过剩影响。据稻米市场调查分析,优质稻米需求以每年5%左右在增长,但高档优质香米的需求有限,中档优质稻则有较大空间。我国稻谷仍有较大的库存,拍卖的陈化粮对新粮市场的冲击,一些加工厂在新粮里掺陈粮卖,导致竞争失序。
简单来说,这两年的优质稻发展有些过于急于求成、过于急热,对整个稻米产业的“优质工程”提升并不是有利的事。
二、如何走出“优质难优价”的困境?
褚橙从最初的600亩,到现在几万亩,品质如一,很重要的原因是褚橙从种植端开始抓起,按标准化种植,实行规范化管理。像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粮食,为什么品质高且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按照不同的生态区划定种植区域,且大规模连片种植同一个品种。
那么,优质稻如何走出“优质难优价”的困境?从实践看,优质稻产业发展前景有3个因素起决定作用:
①良种 ,好的品种,满足丰优抗、长香美的特质。令人担忧的是盲目定“优”、定“质”,夸大米质特性,而现实中遇到香味下降、整精米下降是普遍现象。
②良法,好的品质,种出好品质的方法和措施。最好是划定种植区域,按标准化种植,因为土质、水质及气候环境决定了稻米品质。避开重金属超标地区种植,在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低抗性优质品种。
③良销,好的品牌,稻米区域品牌决定销售出路。理论上优质稻米理应卖高价,但现实是优质稻也会滞销,重要原因是渠道不畅,缺品牌溢价效应。
今日看到一篇写日本大米的文章,说日本大米价格是世界大米价格的7倍,是我国大米的4倍,谈粮食应该涨价问题!但据了解,日本大米价格高不仅是因粮价保护,更是他们注重机械化作业、稻米品质的研究和利用、完善稻米流通渠道的结果。
优异的水稻品种奠定了日本优良的稻米品质基础,日本种植的水稻品种中前5的种植面积占60%以上,越光是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日本专业水稻种植户仅有15%,很多都是兼治户,而且种植户仍在减少;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毯苗机插面积都达到了97%以上,在使用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都高于我国,采用烘干设施,从种到加工都有很高的标准。
要谈粮价问题,在我国周边的很多国家的稻米比我们还便宜,稻谷8毛一斤,优质稻米比国内的品质好,价格还便宜,那么,国内稻谷价格能与国际接轨吗?
最后,当前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优质稻的种植户还极少。在2020年元旦当天我们讲过,农业发展需适度规模化,只有种植户“抱团取暖”,才能发展好当地的优质稻。从实践看,不仅要抱成一团,更要制定种植标准,按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才能真正提升稻米品质,将区域品牌打响,实现产销对接,种植户因此能获得增收。
作者:曾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