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有新冠、非洲蝗灾,近期有鄱阳湖水位超1998年水位、云南黄脊竹蝗形成的蝗灾。蝗灾在国内局部地区时有发生,我们从古自今积累了很多治蝗经验,此次云南黄脊竹蝗在中老边境一线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地区发生,带来的危害虽然不及非洲蝗灾的万分之一,但仍不可小觑。目前黄脊竹蝗的危害仍处于可控范围,宜早了解黄脊竹蝗的发生特点,采取综合措施早防治。
一、黄脊竹蝗的危害及发生特点
1、黄脊竹蝗的危害
黄脊竹蝗是南方竹林的重要害虫之一,除危害竹林外,还可危害芭蕉、粽叶芦、水稻、玉米等植物。黄脊竹蝗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地每年都有发生,据相关数据统计,2001-2006年期间先后有湖南、江西、广东、重庆等地发生过大面积暴发成灾。今年云南局部地区发生黄脊竹蝗成灾,截止7月9日晚,普洱市黄脊竹蝗发生面积累计11.76万亩。
黄脊竹蝗取食竹子的叶片,往往可将叶肉取食光,发生轻则使竹子生长势减弱,竹竿变脆,发笋减少,严重时一片枯黄如火烧状,导致竹子枯死,成片竹林被毁。除此外,黄脊竹蝗还可加害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2、黄脊竹蝗的发生特点
黄脊竹蝗在南方地区一般一年发生1代,从4月中旬开始孵化为跳蝻,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孵期,6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取食后约20天交尾产卵,黄脊竹蝗成虫可见期较长,至10月中旬仍可见到。黄脊竹蝗成虫群集性强,尤其是交配找偶时,异常活跃,具有迁飞性,可就近迁飞至竹林为害。夏季炎热的中午,成蝗有下竹休息和到附近溪边饮水的习性。雌蝗在土壤中产卵,一只雌蝗可产卵2-3块,每块有11-30粒卵,产卵后不久便死亡。
卵孵化出跳蝻,出土24小时后取食,1-2龄跳蝻群集性强,取食上层竹冠的叶片形成小缺刻,跳蝻多时可将整枝叶片吃光,3龄后会迁移取食为害,4-5龄跳蝻食量大增,可导致竹林成片缺叶。
跳蝻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约占竹蝗总食量的60%以上),危害最烈。
二、综合措施防治黄脊竹蝗
蝗虫治理应采取分类治理,防早防小,确保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同时要改造生态环境控制竹蝗的发生。
1、药剂防治
竹蝗发生密度较大时需及时用药防治,优先选用绿僵菌、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发生严重时可选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烟碱类(啶虫脒、呋虫胺等)、有机磷类(马拉硫磷、辛硫磷等)、菊酯类等,优先选高效、低毒的农药,少用有机磷类、菊酯类。可采取无人机施药,并结合地面大型机械施药或采取烟雾剂,其中烟雾剂可降低作业成本及劳动强度,烟雾剂可选苦参碱烟剂、烟碱·苦参碱烟剂等。
2、天敌保护利用
蝗虫的天敌比较多,如牧鸡、牧鸭,几个月前我们便运输了一批牧鸭到巴基斯坦用于防治非洲蝗虫,鸡鸭吃的主要是蝗蝻,发生早期用此法有较好效果。加大天敌保护,特别是益鸟的保护。
3、营造混交林
竹林与多种树木林混种,能改善生态环境,因为树种多,植被丰富,地被复杂,昆虫、鸟类等生物较多,因此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生存,从而能有效控制蝗灾的发生。
面对蝗灾,有人说靠吃,吃蝗虫首先要抓,人工成本高,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蝗虫都能吃,所以别一出现蝗灾就喊“吃”,当然,说“吃”蝗虫也只是调侃,真正能治理蝗灾还得靠上述的几种措施。
作者:曾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