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水稻田冬耕与不冬耕,最终产量有区别吗?为什么?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稻田冬耕与不冬耕的产量是否有区别?在我们黑龙江农垦的水田种植区,都要求每年收获之后进行“黑色越冬”,也就是秋翻地。与题主说的冬耕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在黑龙江的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受机械和成本的影响,很多的地块都是采取原茬种植水稻的方式。只不过,经过秋翻地的地块和原茬种子的地块产量相比,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1、秋翻地的目的。按理说,秋翻地会增加种植成本、翻地深度大了第二年机械移栽还容易陷车。为什么我们黑龙江垦区还是每年强制要求进行“黑色越冬”的作业呢?主要有一下几个目的。

1.1减少杂草和害虫的发生量。每年秋收之后,田间杂草的草籽以及虫卵等都会残留在稻田土壤的表面,这就会增加下一年种植过程中的草情和虫害发生几率。通过秋翻地,将草籽和虫卵翻扣在土壤的深层,在第二年进行水整地时完全的覆盖在深层土壤,利用水和微生物的作物使其逐渐的失活、腐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和虫害的发生。

1.2提高整地的效果。东北稻田的水整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用冬季的低温以及春季的冻融作用使用水耙轮以及搅浆机等机械将表层土壤搅成均匀的泥浆状,以便于秧苗的移栽和提高移栽的质量。经过秋翻地,会形成一个个的土垡片,在春季经过冻融作用之后,土垡片会变的酥脆,搅浆机很轻松的就会把土垡片打的细碎,在经过水整地的作业就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泥浆,有利于提高移栽的质量。

1.3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稻田我们都了解,长期浸水、还有水整地的过程,土壤颗粒间的孔隙小、土壤黏重、犁底层浅。如果是原茬种植的话,根系很难有效的向深层土壤发展。通过秋翻地,把土壤从内向外翻了一遍,翻多深、根系就能扎多深,对于提高水稻根系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

1.4排出土壤中的有毒气体。稻田的土壤中秸秆、碎草、昆虫和小动物尸体等在土壤中逐渐的腐烂,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如果您有种植水稻的经验,就会发现稻田的土壤是有臭味的,水越深、浸水时间越长,臭味越大。这些有毒气体对水稻的根系也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秋翻地,将土壤翻成一个个土垡片,通过阳光、风吹等进行晒垡,排出土壤的有毒气体。

2.茬种植对水稻的影响。原茬的稻田,根系扎不下去、土壤致密也会影响水稻根系的发展;而且,土壤表面残留的草籽、虫卵也会在第二年进一步的萌发。特别是纹枯病、稻曲病这类可以通过土壤越冬的病害来说,更是明显;重要的是,原茬的地块,缺少翻地的过程,土壤春季融化、升温的速度慢,用老百姓的话讲土太凉,也会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因为水稻的产量、长势与根系的状况息息相关,根系生长不好,必然会对水稻的地上部长势会有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如果只是一年不翻地,差异还不会太大。如果常年不秋翻,一直原茬种植的话,水稻的产量下降趋势会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