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疯狂的品种审定”时期,经销商亦喜亦忧亦发怵,喜的是拥有了审定品种,可以合法经营;忧的是市场品种太多,鱼龙混杂,难以上量;怵的是品种良莠不齐,无法预知、掌控风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突出表现:若新品种和别的品种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是老品种或正在推广品种的仿制品,没有突出之处,品种本身没有竞争力,要想在市场上推广开来难度较大。
2、市场定位:玉米种植区域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品种选育要有针对性,从材料的组织开始就要做好市场定位的规划。
(1)栽培管理:多年来形成的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方式很难改变,要想改变需要种植户的理念跟进、配套的机械设备、农药、化肥及相关技术全方位的更新,所以在选育品种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前的区域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未来种植模式及栽培管理方式的创新。
(2)气候类型:西南地区普遍积温较高,湿度较大,但光照不足,要求品种含有热带资源或对光温不敏感,要抗纹枯病、叶斑病,尤其灰斑病;西北地区光照充足,但年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砂土地、盐碱地较多,要求品种耐强光、耐干旱、耐盐碱等;黄准海区积温高、降雨多,种植模式有的是麦地套播(逐渐减少),有的是麦收后直播,都要求品种生育期短,生育后期灌浆快。另外,由于气候类型的不同地区性病害差异也大,东北地区要求品种抗丝黑穗病、黑娄病,黄准海地区则要抗小斑病和弯苞菌叶斑病、青枯病等,所以新品种选育首先要区域分明,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3)特殊区域:个别区域积温跨度大(如山西省平顺县有春播早熟区、有春播中晚熟区,还有小麦套播区),海拔起伏多变,小气候复杂,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高,沿海地区台风多,这些都应在品种选育、选择的考虑范围之内。
(4)种植习惯:种植户多年来对品种特征、特性的喜好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如东北部分区域喜欢高秆大穗,种植密度偏小,而黄准海区则偏爱中秆中穗,种植密度较大;就籽粒来说,有的地方喜欢偏硬粒,有的地方则喜欢偏马齿;还有穗轴的颜色,有的区域喜欢红轴,有的喜欢白轴,并且喜欢红轴的区域有扩大的趋势。
3、适应性:
(1)气候变化:品种定位要求区域分明,但对推广者来说又要求每一个品种都是万能的,适应区域尽可能大,在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后仍能有较好的抗性,在低温、高温,光照充足或不足,雨水多或少等情况下都能获得高产。
(2)土壤情况: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土壤情况,如甘肃、宁夏盐碱地多,黑龙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多为黑土地,云南个别区域为红土地,这些土壤状况都影响着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当然对产量也影响很大,所以在品种选育、选择时也要加以考虑。
(3)粗放管理:从栽培的角度来讲要精耕细作,但现实是管理粗放,这就要求推广的品种不会因管理不善而减产。
4、稳定性:种植户要求年际的稳产性,经销商要求年际间的稳定性,稳定性是衡量品种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1)抗倒性差:倒伏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影响机械收获,最终影响种植户效益。
(2)耐密性差:密度增加空秆率增高,抗病能力、抗倒能力下降。
(3)不耐高温:穗分化期、开花期遇高温,结实率下降,空杆率增加。
(4)抗逆性差:对气候变化敏感,当出现高温、干旱或雨涝等不良气候时,将导致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滞后或发育不良,出现品种自身出现花期不调,大面积空秆或结实率下降。
(5)抗旱能力差:穗分化期遇干旱,雌穗分化推迟或分化不良,出现雌穗不能正常吐丝或畸形穗,导致减产。
作者:王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