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防治关键技术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灰霉病是草莓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不管是大棚栽培还是露地栽培都有很大的发生概率,并且该病害还具有广泛的流行性和危害严重性,所以生产上必须在正确辨识草莓灰霉病的基础上,适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预防和防治,从而提高草莓的产量以及品质。因我国草莓多在大棚内进行栽培,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下大棚草莓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栽培的基础情况

当前大棚栽植的草莓除了部分采用立式沟槽栽培之外,大多数大棚还是采用起垄栽培的模式。一般垄面宽60cm,沟宽40cm,株距15cm,行距20cm,双行种植。栽植的品种多为“红颜”和“章姬”等市场主流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进行定植,10月上旬扣大棚,之后在当年的12月至翌年的5月都是草莓成熟上市的时间。

灰霉病的症状识别

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花器和果实,有时也会危害叶柄以及果柄两个部位。

叶片危害症状:灰霉病对叶片的危害症状最先表现在老叶上,形成黄褐色病斑,之后随着病情加重,整个叶片会出现焦枯死亡的现象;

花器危害症状:初期在萼片以及花托部位形成红色斑块,影响花的生长,进而导致花瓣变成暗褐色,伴随着这些症状的加重,整个花器开始变褐干枯,同时产生灰色霉层;

果实危害症状:果实受危害主要是花器受损的间接反应,比如花器受到灰霉病的侵害,花器无法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果实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成熟果实来说,受危害果实初期呈水渍状,之后颜色逐步假声,整个果实腐烂;而对幼果来说主要是危害幼果的果柄以及果面部位,这些受危害的幼果多在生长后期形成僵果。

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几乎所有的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病残体附着的菌丝上,中户在合适温度(低温)和湿度(92%-95%)条件下开始其侵染过程,侵入口多在植株的伤口以及枯死部位,之后开始蔓延至植株的老叶、枯叶、花瓣、果实等部位。

对于果园来说,该病害的发生并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是需要一定外界环境助力,比如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通风透光性差的果园;管理粗放的果园;排水设施不健全,积水严重的果园等等。

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草莓灰霉病作为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具有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防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治。

栽植前的防治

该阶段的防治重点主要是从苗木、管理以及土壤等方面来进行预防,比如选择优良抗病苗木;假植复壮培育壮苗;起垄栽培;土壤杀菌消毒;采用滴灌等适宜灌溉方式等。

苗期的防治

通常可以在草莓开花前进行配药保护,以免影响后期的授粉受精过程,导致形成过多的无效花和畸形果。除此之外,害应该对草莓幼苗在之地铺设地膜,从而减少植株的蒸腾作用,进而降低棚内湿度,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几率。

花期的防治

一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控制棚内的湿度,通常可选择每亩地浇水1.5-2吨左右,大概一周左右浇水以此;二是可以通过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型肥料,增强植株抗病性;三是可以通过调整植株密度以及摘除老、病、残叶,保证植株一定的通风透光,防治郁闭现象出现;四是通过加强蜜蜂授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灰霉病发生的几率;五是采用爱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针对草莓花期来说,可选择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烟剂等进行熏蒸,除此之外,还可以次啊用低毒的生物源药剂,比如99%矿物油200倍+微生物杀菌剂10亿/CFU/g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果期的防治

草莓进入果实生长期之后,比较容易发生灰霉病,生产上除了采用适当的灌溉管理之外,可以通过追施一些速效性化肥增强植株树势,防止早衰现象出现,此时速效性肥料最好选择0.2%的磷酸二氢钾。在果期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通常可从以下几种药剂中选择进行喷雾: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800倍液、3%多抗霉素600-800倍液等。

作者:张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