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设施栽培的桃为何容易感染灰霉病?哪些措施防治最有效?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近年来,随着桃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外观美、品质佳、口感甜的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在不断增强,伴随而来的就是桃栽培面积呈现指数级增长。但是随着套种植面积的增加,上市周期的集中,果农收益逐步惨淡,基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采用设施栽培模式的种植户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就是,以前在桃露地栽培过程中极少发生的桃灰霉病,开始在设施栽培桃中大肆危害,造成桃树花、果腐烂,叶片坏死脱落,嫩梢枯死,给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此种病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几项防治措施。

危害症状

桃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花、果实以及嫩梢等部位。

对于果实来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多数先从残留在幼果上的花瓣开始侵染过程,造成花瓣腐烂,随后再来腐烂部位长出淡灰色霉层,之后开始侵染桃幼果,造成侵染部位先变黄呈水渍状,后变为淡褐色,致使幼果腐烂或脱落;

对于叶片来说,湿度足够大的时候,受侵染叶片会在表面产生大量的鼠灰色霉层,但这种叶片一般不容易脱落。生产上遇到叶片脱落现象多是由于叶片蜜腺被侵染,造成叶柄基部形成离层引起的。在植株所有叶片中,桃的托叶最易感染灰霉病。

对花朵来说,病原菌侵染通常先从雄蕊和花瓣尖端开始侵染过程,后逐步蔓延至整个花朵,造车给花朵枯萎;湿度大的时候,会在花朵表面产生霉层,花朵腐烂脱落。这些腐烂脱落的花朵落到植株的叶片、幼果等幼嫩器官上,灰霉病病菌会再次对这些器官进行侵染,从而产生连续危害现象。

发生规律

桃树灰霉病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者菌丝、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及越夏,然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危害。一般来说,设施栽培的桃树从开花时候就会受到灰霉病的侵染危害,在之后的新叶长出和嫩梢萌发过程中也会受到病原菌不同程度的侵染。具体来说,桃灰霉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与桃品种有关

温室栽植桃不同品种的叶片对灰霉病抗性方面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果实方面却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差异,比如油桃品种抗灰霉病能力明显强于水蜜桃品种。

气候环境条件

研究指出,桃灰霉病病菌孢子在温度24-25℃、湿度90%以上的时候容易萌发侵染;而当气温低于15℃或高于25℃的时候,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当气温高于30℃的时候,几乎不发病。除此之外,灰霉病的发生还与光照条件有关,生产实践发现,每当连续阴雨天气或日照不足天气后,温室内的桃就会出现一次灰霉病的发病高峰时期,所以说桃灰霉发病程度与光照时间和强度成正比例关系。

与管理技术有关

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存在明显区别,但许多果农在管理上并没有进行明显的区分,进而导致温室内湿度过大,并且还不断的施用氮肥,造成桃树继续旺长,湿度继续加大,进而导致灰霉病的大量发生。此外,在修剪方面做的不到位,尤其是一些栽植密度比较大的果园,进而导致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性不良,加重温室内桃灰霉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

采取措施清除病原菌

温室桃落叶之后或者是植株发病后,采取措施及时清除地上落叶、落果和书上病叶、病果,然后带出果园进行集中烧毁。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桃树休眠期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0.5%五氯酚钠进行地面清除。此外,还需注意桃树落花后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或者灰霉病发生比较严重的果园,最后在桃树落后,将落在叶片以及幼果上花朵摘除,防治灰霉病病菌的继续侵染。

加强栽培管理

桃树栽植的时候应该根据预定树形确立合适的定植密度,通常情况性我们进行低干宽行密植栽培,树形采用“Y”字形。之后就应该在生产管理中加强对树体的整形修剪工作,重点关注背上枝、下垂枝、重叠枝、并生枝以及其他容易引起树冠郁闭的枝条,已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性能。此外,在温室桃肥料管理方面,应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酌情适量施用化肥。

调控温室温度和湿度

根据桃树物候期确立合适的棚内温湿度,通常在花期白天温度15-20℃,夜间10-15℃;果实膨大期白天15-25℃,夜间10-15℃;果实近熟期,白天25-30℃,夜间15-17℃。对于湿度来说,重点关注花前(70%-80%)、花中(50%-60%)和花后(50%以下)三个时间段的棚内湿度,具体可通过浇水、通风等方式来控制棚内湿度环境。

化学药剂防治

桃灰霉病采用药剂防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治时期,通常在灰霉病发病初期进行,药剂可选择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施2-3次。对于那些历来都多多少少有灰霉病发生温室桃园,可在桃树初花期提前喷施药剂一次,然后视情况在盛花期喷施一次,早做预防。

作者:张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