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温回升做好选苗工作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做好春季河蟹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第一步。当前在河蟹养殖方面需要做好清理塘口、栽种水草和苗种放养等工作。
1.养殖条件水源充足,常年平均水深在1.5~1.8米,池塘形状为方形,坡度1:2.5,池底平坦,池底淤泥较少,或新挖池底,进排水系良好。
2.苗种放养放养前准备。一般用硫酸铜清塘,杀死青苔,每亩水深1米用量1~2斤,生石灰每亩水深0.5米,用量250~500斤,漂白粉每亩水深1米用量60斤。最好在清塘后10天左右,使用过磷酸钙,每亩用量5斤,补充池塘缺磷钙。
一个月后,在浅水区种植伊乐藻,在深水区种植轮叶黑藻和黄草,并在空隙处种植苦草,使水草覆盖面常年保持60%~70%,为蟹虾栖息、摄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苗种放养。在2月份放养蟹种,蟹种要求肢体健全、活动能力强、无病无伤、规格为120~160只左右/公斤的优质蟹种,每亩放养800~1000只。
购买蟹苗时,要注意鉴别蟹苗种:
(1)非长江水系的蟹苗种不宜买。辽、浙、闽及黄河流域的蟹苗种如果移到长江水系中养殖,其结果生长缓慢、早熟现象明显、个体偏小,死亡严重、回捕率低。这类苗种形体近似方圆(长江蟹苗椭圆),背甲颜色灰黄,腹部灰黄且有黄铜水锈色(长江蟹银白色),额齿较小且钝。
(2)未经完全淡化的蟹苗不宜买。应购买淡化时间较长(5天以上)、经过降温处理的蟹苗。可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未淡化好的苗杂质和死苗较多;颜色不是棕褐色,夹有白色的;用手指捏住蟹苗3~5秒钟放下后,活动不够自如,爬行无力或出现“假死”。
(3)早熟蟹苗种不宜买。有的蟹虽小(有的只有2.5克),但性腺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环境,开春后直至第一次蜕壳时会逐渐死去。这种蟹背壳呈墨绿色,雄蟹螯足绒毛粗长发达,螯足、步足刚健有力,雌蟹肚脐变成椭圆形,四周有小黑毛。
(4)氏纹弓蟹苗不宜买。沿江沿海一带又叫铁蟹、蟛蜞等。淡水河中较多,长不大(最大50克),品质差。因其幼体外形和中华绒螯蟹酷似,所以常有人捕来以假乱真。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氏纹弓蟹背甲方形,步足有短细绒毛,色泽较淡。
夏季河蟹生长做好水质调控
夏季,河蟹进入生长阶段。此时渔民要适时投喂饵料,并做好水质调控和疾病防止等工作。
1.日常管理水质水位调控4~5月,水位控制在50cm左右,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5~30cm,并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水位,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4月下旬,亩施有机肥200kg调节水质,以促进水草和螺蛳的生长。自7月上旬,根据水质变化情况,每半月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
2.饵料投喂饵料主要以投喂螺蛳、小杂鱼和颗粒饲料为主。在河蟹饲养过程中,饵料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
每亩蟹塘在清明前后投放400~600斤活螺蛳,螺蛳分两批投放。在清塘后及水质清瘦时,及时使用过磷酸钙钠肥宝等速效肥料、肥水。
投饲遵循“四看、四定”的原则(1)“四看”投饲。看季节: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投喂比例,6月中旬前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多投,小于30厘米时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饲料应减少投饲量,脱壳时应增加投饲量。(2)“四定”投饲。定时:每天两次,早晨6~7时投喂,投饲量占30%,傍晚4~5时投喂,投喂量占70%。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定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饲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饲料新鲜适口,提倡投配合饲料、全价颗粒饲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饲料。定量:日投饲量的确定按3~4月份为在池蟹体重的1%左右,5~7为5%~8%,8~10月为10%以上。
适时增氧。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施,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5~8月,亩用纤虫净0.8kg兑水泼洒全池杀虫,隔天亩用生石灰7kg杀菌;半个月后亩用生石灰5kg兑水全池泼洒消毒,隔半月再用一次生石灰;1个月中旬用季铵盐碘0.4kg/亩全池泼浇一次;6~9月是病害易发季节,每月投喂一次以100kg饲料中添加2%中草药、1‰氟苯尼考粉和维生素C或者复合维生素制成的药物,连续投喂7~10天,防止肠炎和其他病菌的侵入。用药时,应严格避开河蟹的蜕壳期。另外施药后要及时增氧,防止水体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