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为啥国产水果滞销现象频发,进口水果却依旧占据一定市场?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近年来,农业科技越来越先进,水果致富神话不断演绎,伴随而来水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越来越高,但是居高不下的物价、高额的房贷、低廉的工资,导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现实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进而引起水果等这类不是生存所必需的食品购买欲望降低,水果市场出现颓靡现象。这里说的是国内水果,进口水果似乎受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接下来请让小编一一道来其中缘由。

今年我国苹果出现大面积减产,所以价格相对来说会比较理想,以往经常出现的滞销现象应该会有所好转。而在6月份左右大面积上市的桃子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据全球果蔬网通讯报道:“今年拥有“中国桃之乡”之称的湖北枣阳桃子丰收,但收得越多、赔得越多,面对暴跌至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当地出现了6万斤的桃子滞销”。这似乎与小编在文章开头提到现象蕾丝,但是很奇怪的是,今年1-4月份从南半球澳大利亚进口的桃子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更是高的离谱,每斤49元。出现这种“两极”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国产水果品质不行?上市周期不对?对外来物品充满好奇心?

上面的四个疑问句或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小编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原因如下:

品质问题。在以往说中国水果品质不如外国水果,或许小编会赞同你的说法,但是近年来不断优化的栽培模式,越来越科学的管理方式都在为国民打造优质的水果,比如赣南脐橙、广西芒果、海南椰子、山东苹果、新疆葡萄等,这些都是中国响当当的品牌,但是每年这些地区的水果还是会出现滞销现象,所以可以推测品质并不是主要因素。

上市周期问题。就以桃子为例,国外的进口的桃子是避开了中国大宗水果的上市时期,畅销或许情有可原,但是从美国进口的车厘子似乎并不是这样,车厘子和中国樱桃都是在每年的5-6月份上市销售,在大型商场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选择车厘子的人群大约是樱桃的一半以上。所以小编分析,水果上市周期问题可能是国内水果滞销的一个原因,但是否是决定性因素待定。

好奇心作祟。好奇心作祟导致外国水果在中国比较吃香或许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每个人的好奇心只能满足一时的消费,并不是持久消费的助力,所以这个不可能是中国水果滞销的原因。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力量,用国产东西的越来越多,崇媚洋外也是几乎不存在的。

那么为啥还会出现国内水果滞销,进口水果受影响较小呢?原因如下:

品牌因素。从商场里观察国外进口的水果会发现,大部分是可以追踪溯源,有一定品牌标示,而中国产出的水果大多数是表明产地来提高知名度,很少有专属品牌,缺少附加值,就缺少市场竞争力。就好比是苹果手机在中国一直很畅销,国产手机受打压严重一样。近几年这种现象有所好转,说过经销商也开始注重品牌的塑造,效果明显。比如褚时健的褚橙,不管市场如何变化,褚橙永远会以居高不下的价格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有时候还不一定购买的到。此外还有刚刚诞生的17.5°橙、17.5°苹果等。

市场定位因素。国外的水果发展比较成熟,建立了完整的供产销链条,有专门供应高端市场的果园,有专门供应终端市场的果园,有专门供应低端市场的果园,还有专门用于加工果汁饮料的果园。纵观中国的果园,大多没有明显的界线区分,多是大规模种植,统一售卖给水果需求商,这一方面导致价格受压制,不可控因素增加;另一方面导致在任何一个阶层都没有竞争力,销售目标不明确,无法及时根据市场作出调整。

市场监管因素。国外在这方面因采用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控,所以监管相对成熟,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市场混杂现象整顿迫在眉睫。拿山东红富士来说,之前刚刚打开市场的时候,苹果确实好吃,小编买苹果也会刻意选择山东的红富士,但是近年来随着品牌响亮所带来的附加值增加,越来越多的不良商家冒充这个地方的苹果进行售卖,但是味道相差甚远,最终导致这一地方标志逐渐落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市场的监管没有做到位,产权保护不周到。

对于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当前的现象,你是怎么看的?你是否认为水果市场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像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一样不断的剥夺苹果市场的现象呢?还是经过几年努力出现另外的市场格局?

作者:张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