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优先让我来基地务工,老板知道俺身体有病,不让干重活,一天保底50元,日常开销足够了。”安徽省萧县白土镇白土村贫困户王爱玲说道。
在村道路两旁的玉米地里,55个大棚支架依次排开,60余亩的韭菜长势喜人。“采摘的韭菜花,用来制作韭菜花酱,味道非常好。”王爱玲和同村的朱以潭弯着身子,在韭菜地里采摘韭菜花,“今年村里的韭菜根养护得好,冬天绝对能有大丰收,割一斤就是0.2元。”
“去年村里流转了我家的2亩地,让我来韭菜基地务工,还请农技人员指导我种葡萄,今年光葡萄我就卖了7000元。”朱以潭去年就脱了贫。
因病致贫的王爱玲现在一有空闲就来到基地务工,一年算下来,除去开销,能余下6000多元。“家门口的这个活,既锻炼了身体,还能领工资,村里有了咱贫困户的合作社,日子越过越好了。”王爱玲说。
据了解,近年来在产业带动上,萧县不断提升“四带一自”效力,推行“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通过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条,走上了一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脱贫的“康庄大道”。
走进萧县王寨镇的明珠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孙奕乐正在核算今年葡萄园区的销售收入。“家里流转了4亩地入股合作社,每年3200元;参与合作经营管理,每月至少1000元工资;年底还有毛利1%的分红,年底至少拿到40000元。。”孙奕乐掰着手指算道,“算上老婆的每天五六十元的务工钱,俺家早都脱贫了。”
“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缺资金、少技术,质量和销路得不到保证,再加上农户土地分散,形成不了规模化。”王寨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温瑞明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驻后,树立现代农业理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贫困户发展生产组织化、标准化、多样化;统一流转农户土地资源,打造生产规模化。同时,利用合作社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生产订单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产业脱贫关键在于构建“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红利和贫困户利益“无缝”对接。据合作社负责人焦明珠介绍,“合作社除提供常规务工岗位外,贫困户还可通过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合力发展。年底按照土地产值利润8∶2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对于由政府提供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还将实施‘三次分红’。”
与此同时,该合作社针对有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组织农技专家培训,提高产业发展技能水平,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创业。
该镇脱贫户杨信合说:“我掌握了中油19号优质桃树的管理技术,2017年脱贫之后,合作社统一提供化肥、农药、技术指导,我和儿子一起弄了85亩桃林,如今我也有能力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致富了。”
有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萧县脱贫攻坚的路子越走越稳。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实现164187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也降至3.44%。
“如今,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388个,实现3.3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政府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为‘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打下坚实基础。”萧县扶贫局局长李红玲说道。
作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