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缩病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
症状
感病植株生长停滞、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叶色浓绿,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叶片症状有白点型和扭曲型两种。白点型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条斑,基部较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条斑,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即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色泽淡黄,叶缘出现波状缺刻。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条斑,穗颈缩短,形成半包颈穗或包孕颈穗。
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要成片种植,防止叶蝉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传毒。早稻早收,避免虫源迁入晚稻。收割时要背向晚稻。
(3)加强管理,促进稻苗早发,提高抗病能力。(4)推广化学除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
治虫防病。及时防治在稻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并要抓住黑尾叶蝉迁入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的高峰期,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
发病规律
毒源。带毒虫量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子,虫源多,发病重。(2)气候因素。冬春暖、伏秋旱,利于发病。
侵染循环
传播。该病毒可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以 黑尾叶蝉为主。带毒叶蝉能终身传毒,可经卵传染。黑尾叶蝉在病稻上吸汁最短获毒时间5分钟。获毒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水稻感病后经一段潜育期显症,苗期至分蘖期感病的潜育期短,以后随龄期增长而延长。(2)越冬。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第二年春天羽化迁回稻田为害。早稻收割后,迁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至看麦娘、冬稻等植物上越冬。
作者:何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