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近几年双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画卷,在波澜壮阔的振兴图景中,有一抹温馨幸福的底色浓厚绵长,其上列陈着的是“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彩故事。
双辽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0个(含3个农村社区),贫困户10985户、贫困人口21128人。2016年以来,已实现40个贫困村退出,7358户、14401人脱贫。目前,全市尚有3627户、6727人未脱贫,10个贫困程度较深的村未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0.5%下降到2.7%。
制定“路线图” 打出“组合拳”
重任在肩,砥砺奋进。在双辽,脱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双辽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工作组织,成立15个分别由副县级领导任组长的扶贫专项工作小组,拉出责任清单,压实干部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确保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2016年至今,共召开市委常委会议21次、政府常务会14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36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议28次,研究推进产业项目、政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分兵把口、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不撒胡椒面,扶贫有准头。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
严格执行“两公示、一公告、一比对”工作程序,逐村逐户核实认定贫困人口。2015年至今共开展了6次精准动态调整,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则退。
包保全覆盖、无死角。由40名省市县领导,120个省市县部门,3989名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贫困户排忧解难。选派206名后备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建立驻村干部党委,设置13个驻村干部党支部。
为确保2019年底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双辽重拳出击,加大扶贫力度。
制定《双辽市2019年“双百会战”实施方案》,对照贫困县摘帽12项指标、贫困村列出16项指标、贫困人口退出7项指标,深入开展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精神扶贫等工作。从2019年5月5日起,集中利用“两个一百天”时间,逐项整改提升,全面对标对表,排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排工期、领任务,逐项推进、层层验收。
制定《双辽市脱贫攻坚暗访督导工作方案》,组成6个暗访督查组,按照纵向到根,横向到边的原则,对全市18个乡镇街、206个村和农村社区实行常态化暗访督导,倒逼责任落实。
精准拔“穷根”,双辽从基础设施入手。2016—2017年,全市共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0.25万亩、实施千亿斤粮食项目3.41万亩、发展水浇农业50万亩,对5153眼井实施了柴改电,修建村屯水泥路439.3公里。2018年,修建村屯水泥路442.5公里,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问题。投入资金2542万元,在全市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村屯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加大农村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所有村均接通生活用电和动力电,50个贫困村和农村社区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产业带动“造血”
增强内生动力
“造血式”扶贫,授之以渔。双辽大力推动“造血式”扶贫,切实补齐“短板”,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为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王奔镇巨兴村的扶贫产业是生产笨面,走进粮食加工厂,看着一台台石磨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着,面粉一点点从石磨缝儿中滑落,再被装袋打包,就这样“巨兴牌”笨白面被卖到了北京、黑龙江、长春、四平等地方,深受消费者的好评。“自己种地种赔了,身体不好净顾人种地,钱是只出不进。现在好了,早就把一公顷土地托管了,一年能挣一万多元,这可是纯收入啊,多省心。现在我也脱贫了。”村民赵德龙笑呵呵地说。
双辽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普惠性产业项目,主要做到“四个强力推进”。
强力推进村级光伏电站收购工作,按照国家能源局相关要求,对63座电站,覆盖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5兆瓦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实行收购,期限20年,年可实现收益600万元左右。将30兆瓦光伏发电指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年分红315万元(覆盖非贫困村),期限20年。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受益全覆盖。
强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脱贫。2016年以来,共压减玉米种植面积50万亩,种植花生、大豆、瓜菜等经济作物,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强力推进发展庭院经济脱贫。对有劳动能力、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由包保部门和驻村工作队逐户落实短平快的庭院养殖、种植项目,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东明镇前太平村落实庭院泥鳅养殖项目,户均增收800元左右。新立乡双龙村落实庭院马铃薯种植项目,户均增收1000元。
强力推进扶贫车间脱贫。由本级财政出资,对村闲置厂房、村部、村小学或乡镇养老院等进行改造维修,一方面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另一方面为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提供厂房。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长春广贤等4家服装企业到村建设扶贫车间,目前已建成8个,正在施工建设的4个,每个扶贫车间可吸纳20—100人就业,年可为村集体分红2—5万元左右,可带动农户月增收2000元以上。
“你看我还挺熟练的吧,村里特意组织我们学过,虽然缝缝补补的活儿原来就会干,但是学完真是不一样。”在王奔镇宝山村的扶贫车间,贫困户卢达克一早就忙活开了,“现在我也上班了,守家在地儿还能挣钱,多好啊!”
多渠道保障兜底
拓宽脱贫路径
为了让贫困户多渠道脱贫,双辽多渠道保障兜底,拓宽脱贫路径。一方面,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受益。另一方面,结合双辽实际,研究出台行业扶贫政策,凿实教育、医疗、保险、民政、住房、饮水等保障兜底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吃穿不愁,生活有保障。
教育保障方面,落实国家和省学生资助政策,3年来,落实国家各项资助资金3356.245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695人(次),全市贫困家庭子女无因贫辍学。2019年春季寄宿生“一补”已经发放完毕,共发放资金59.7375万元,资助967人。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共118人,资助金额1.1875万元。
医疗保障方面,全县206个行政村(社区)都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均达60平方米以上且“四室”分开,配备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参合率、常住贫困人口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住院保险比例达到90%。全县3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
住房保障方面,在2016—2017年改造农村危房3656户基础上,2018年又改造贫困户危房668户,现已全部入住。
饮水保障方面,双辽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筹措1.62 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独立工程96处,覆盖所有村屯户,从根本上确保农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金融保障方面,与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签订框架协议,按照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对符合贷款条件的458户贫困户落实小额贷款667笔,共1372.7万元,已贴息256笔,共18.8511万元。
雨露计划保障方面,以国扶办下达的补助名单为基础,组织工作队和村屯干部入户走访,仔细核准,确保应纳尽纳,应补尽补。截至目前,雨露计划已补助1230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84.5万元。
政策兜底方面,2019年,将农村低保标准调整至每人每年3800元,实现“两线合一”。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特殊贫困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临时救助。
一个个“实招”换一张张笑脸,小康路上,“双辽脚步”铿锵有力。
作者: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