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的刈割时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苜蓿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要兼顾苜蓿营养成分和产量,以获取高营养的产量。苜蓿的最佳刈割时期为初花期,最晚至盛花期,规模化生产中一般以花蕾10%开放时进行刈割,在此段肘间内,刈割苜蓿的产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叶茎比较高,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茎杆中要高,叶片比重的增大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苜蓿营养生长期刈割,虽然可获得高营养的饲草,但产草量较低。盛花期以后刈割,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营养成分降低,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较差。刈割时期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即要考虑当年的产量和营养物质,还要考虑下茬或来年的产量。同时,还应考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当病虫害发生为害较严重时,可适当提前刈割,减轻病虫害对下茬草的为害。苜蓿刈割时还应注意天气预报,避免在下雨前后进行刈割,以免造成苜蓿刈割后含水量高,不利于晾晒而产生霉变,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苜蓿一年中刈割的次数多少,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无霜期长短、管理水平及品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水肥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地区,刈割次数相对较多。气候寒冷、干旱、生长季节短、管理较粗放的地区,刈割次数相对要少。从我国苜蓿种植的分布区域看,一年两熟区,苜蓿可刈割3-4次,北京地区可刈割4次,陕西关中地区也可刈割4次,河北南部、山东苏北等地可刈割4-5次;一年一熟区,苜蓿可刈割2-3次,辽宁、吉林播种后第二年可刈割2-3次,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可刈割2-3次,在气候较干燥的新疆,苜蓿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刈割时,每年可刈割2次。我国江淮地区一年可刈割5-6次。不论各地区刈割次数的多少,但在一年中苜蓿最后一次刈割的时间,应在苜蓿停止生长前25-30天结束,此时刈割有利于苜蓿根部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以便苜蓿安全越冬,过晚,将影响苜蓿的越冬和来年的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