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甘谷县东南部的六峰镇,沿将军岭驱车蜿蜒直上,红彤彤的花椒满山遍野,房前屋后、沟沟岔岔,旮旯角落,火艳艳的花椒映红了一座座山。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提篮、或背背篓采摘花椒,丰收的欢笑声响彻山谷。
“我们这里种植的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质量上乘,是花椒中的上品,有许多优良品种,尤其是大红袍系列,更是品佳香殊,走俏市场。”六峰镇党委书记王立斌自豪地说。
抢抓机遇,发展花椒产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现钱,以往的山坡地逐渐撂荒。全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后,六峰镇抢抓机遇,依托当地悠久的花椒种植历史,针对花椒耐旱、易成活、好管理的特点,积极引导群众利用退耕还林土地发展经济作物花椒。
“目前全镇有2.03万亩花椒,其中挂果面积在96%以上,正常年景亩产干椒200斤以上,亩均收入1.2万元左右,山区村农户仅花椒一项收入,最少的3万元左右,最多的可达20万元以上,户均达到5万元左右。主要分布在金坪、巩家窑、铁坡山、李家坪南山的村,品种以大红袍为主。”六峰镇镇长马顺民介绍说:“六峰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不松懈发展花椒产业,确保栽一片活一片,为六峰花椒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近几年,六峰镇通过科学规划,邀请农技专家指导,一方面逐步淘汰老树种,不断引进高产新品种。另一方面在每个村成立产业协会,依托致富能人、花椒种植大户,通过集中办班培训、实地实训实教等方式,从技术、贷款、保险、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做优做强花椒产业。
目前,六峰镇花椒产业经纪人达130多人,发放产业贷款900万元,发放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10万元。
创新模式,“托管”抱团致富
巩双海,甘谷驼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是最早在六峰镇将军岭后山栽种花椒的农民之一。2014年,他流转土地200多亩,创建花椒基地,成立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无数次的外出考察和经验摸索,他发现虽然甘谷花椒色泽红亮、颗粒饱满、味道馥郁,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且主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市场波动大。长期以来,花椒价格走势一直掌控在客商手中,起伏不定,群众增产难增收。
为了拓宽花椒销售市场,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探索创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现代物流”的模式,对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农户,以“托管经营”的方式,由合作社负责,将农户的花椒代为管理,彻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巩胜林是六峰镇巩家村村民,他长期在外从事建筑工,家里8亩花椒园全凭妻子作务,农忙时根本顾不过来。
“自从把花椒园托管合作社,合作社帮助施肥、灌溉、锄草,花椒成熟以后,合作社统一组织人采摘,解决了家里劳力不足的困难。”巩胜林说。
既解决了“谁来种”的问题,又解决了“如何卖”的问题。驼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由合作社组织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土专家代表、农民股东,经过集体商议、外出考察、分析市场走向,最后定出价格标准,将农户托管经营的花椒集中销售,杜绝了过去低价零售、单打独斗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效益。”
目前,该镇已成立合作社90家,创建省市级示范社2家、县级示范社5家。
因势利导,打造金字招牌
打造“叫得响”的金字招牌,提升地方农特产品知名度,对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意义深远。
六峰镇根据现有花椒产业规模以及优良品质,按照“营造大品牌创氛围、做实小品牌强产业”的思路,提出创建“大美甘谷、椒香六峰”的发展口号,持续打造“全国花椒之乡”这个金字招牌,做优做强蒋老五花椒品牌,注册了金坪“粒粒娇”、“麻麻香”花椒商标,开发了花椒油、花椒芽酱、花椒调料礼品装等一系列花椒产品,促进了花椒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下一步,在销售上,镇上将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打通农户与市场的对接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双向共进;在转型上,逐步发展矮化密植花椒园,提升产量,增加产值,取得我镇花椒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助推乡村振兴。”六峰镇党委书记王立斌信心百倍地说。
从“零星栽植”到整村整乡覆盖,从“提篮小卖”到客商抢购、统一销售,从农户自建到合作社托管经营,从“养在深山人未识”到闯进“全国名优产品”,从曾经的“难卖”到成功打破营销困局综合运作市场,甘谷花椒正式走向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了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作者:通讯员 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