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因地制宜改种茶 脱贫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智慧农民
原创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6月4日中午,骄阳炙烤着大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鹤镇鱼龙村公路旁的山坡上,62岁的孙正田正戴着草帽蹲在地里除草,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最近草长得快,基本上一天都守在地里忙。”他随手抹了一把汗,抬头指着地里的茶树笑呵呵地对重庆日报记者说,“明年就能采茶了,村干部说到时候一亩能赚1000块钱左右呢,而且今后最高还能涨到8000元,我能从中拿到七成的分红,划算!”

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改种茶

鱼龙村虽于2012年脱了贫,但全村仍有贫困户61户。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辣椒产业,加上传统的种植养殖业,目前仅剩1户尚未脱贫。

该镇扶贫办主任龙志文介绍,辣椒为一年一收,亩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但市场风险较高,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因此这两年当地一直在寻找新的产业项目。

2017年,石柱县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给出了李子、柠檬、中药材、茶叶等产业供各地选择。鱼龙村抓住机会从市农科院请来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最终根据当地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选中了茶叶产业。

“当时我们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忧的是没有产业启动资金。”鱼龙村第一书记李晓芳说。

正在村干部们发愁时,镇政府主动与对口帮扶单位进行对接。“我们公司对口帮扶鱼龙村,在村里还有27个帮扶对象,他们能否稳定脱贫我们也很挂心。”中国石油重庆销售黔江分公司石柱经营部的熊幸康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可以向公司反映,帮村里争取产业资金。

远赴宣恩考察 村民有了发展信心

资金有了着落,接下来就该做村民的动员工作了。“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没什么比亲眼看到产业的发展前景更有说服力。”李晓芳说,经过村干部们合议,村里组织了50余名村民前往湖北宣恩参观考察,孙正田便是其中之一。

“在宣恩,我们坐在车上看到,路边大片大片种着茶树,当地人说一亩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块钱。”孙正田说,宣恩之行让他大开眼界,对茶叶产业开始看好,一回村便迫不及待地把所见所闻告诉了自家亲戚朋友。

2018年1月,鱼龙村流转土地种下了鄂茶1号、10号两个品种的茶树200亩,并与一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茶叶收购,等茶叶出产后,村民、村集体、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

“种茶树比种辣椒轻松些,就是管理上要费点心,不过有技术员指导种植、剪枝等,我们也有底气!”孙正田说,他已经把家里的4亩地都入股种上了茶树,并套种了土豆、红薯等传统农作物。

茶树长势良好 3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

去年下半年,鱼龙村的茶树长势良好,镇上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于是,总占地面积1000亩的4个茶叶基地分别在鱼龙村及其邻村发展了起来。

“茶叶产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勤于管护,因此对人工的需求也较大。”李晓芳介绍,产业发展起来后吸纳了不少村民就近务工,由于茶叶品质、产量都与管理的精细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大家干起活来也都十分卖力。

“村干部说了,越勤快越有奔头,管护得好大家都能多挣钱。”孙正田平日里就常和老伴一起到基地务工,迎着朝阳下地、伴着晚霞回家已成为常态。村上每天给80元劳务费还管午餐,他和老伴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而以前种辣椒、搞养殖一年到头收入也不过1万元左右。凭着这份工作,孙正田一家去年底脱了贫。

李晓芳说,目前基地共吸纳了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两三千元,大家都已切实感受到了好产业给生活带来的好变化。“等到基地有产出后,村民还能享受分红。随着今后茶叶产量逐年提高,村民收入还将不断增加。”

作者:栗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