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阿红家,我们看到的就是在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房间内,阿红帮瘫痪的婆婆翻身按摩,地上还有两个小孩在不停地玩耍打闹。阿红告诉我们,她的丈夫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次。而她的婆婆也因没钱治病,瘫痪在床。看着满脸疲惫的阿红,我问:“你这样的生活快乐吗?”“不快乐能怎么办,我经常哭,觉得自己都抑郁了,过一天算一天吧。”
像阿红这样的家庭模式,在农村已成为主流。而阿红,也只是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的一个缩影。据致力于中国农村教育改善的国际机构REAP,在秦巴山区七个国家级贫困县42个镇区下辖42个村,就有关留守妇女抑郁问题开展调研发现,24.5%的被访人有轻度或更高的抑郁倾向。其中,10.7%程度较轻,11.1%中等,1.8%较为严重,0.9%超重。
这些抑郁的留守妇女,曾经也天真烂漫地怀揣着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心中也曾开出过一朵娇艳的“情花”。而如今,“情花”却在抑郁中渐渐凋零。
是什么让留守妇女心中的“情花”染上“抑郁之雾”?
一是贫困。就如上文中的阿红,所住的房子简陋的不能再简陋,只有几件必备家具。孩子们买不起玩具,把土或石头当玩具。而她自己,一年下来就那几件衣服。至于护肤品、化妆品,一件也没有。三十岁不到的女人,硬是被生活折磨的看起来像四十多岁。黑黢消瘦的脸庞满是沧桑与疲惫,一双眼睛毫无光彩。没有哪个女人不在意自己的容貌,但贫困已经让她没有力气再去在意。
二是疾病。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健康受损。由于丈夫们大多一年才回来一趟,有的两三年才回家一趟,家里的农活全压在她们的肩上,她们还必须服侍公婆、教育孩子,经常没时间吃饭,累的直不起腰。生病后,农村的医疗条件落后,如果只是小病还好,自己抗抗一般也就过去了,如果是大病,只能背井离乡去县城或大城市,动辄上千上万。阿花的婆婆开始只是腰酸腰疼,后来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儿,但为了省钱还是舍不得检查。瘫痪后一直由儿媳妇照顾,经常以泪洗面。生一场大病的医疗费一般的家庭尚且觉得吃力,更不用提留守妇女的家庭。
三是精神空虚,内心孤独。丈夫不在家,留守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关心孩子,自己的痛苦却无处可诉,常年与寂寞相伴。有些丈夫出去后有外遇,不给家里寄钱,而留守妇女还要承受着巨大的感情上的、精神上的压力来照顾一家老小。这使她们的生理及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其实真正走进她们,会发现她们面对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些,请给留守妇女一点关爱,或许正是这点爱,能挽救一个即将踏上抑郁之路的灵魂。
审稿专家:黄立坤
作者:董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