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依靠科技务茶的女能人 带领群众致富的巾帼英雄

智慧女性
原创
围绕农村女性关注的内容,不断完善内容建设,提高传播力度
收藏

记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王沁

王沁,女,安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现任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大学毕业,她毅然选择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返回家乡,积极与父亲王衍成一起创业,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几年来,她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利用陕西首个国家级植物新品种“陕茶1号”繁育推广优势,深入开展科技普及工作,给广大茶农特别是农村女性提供就业和技术服务,开辟了一条产业换代升级、茶农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在生产和生活中,展现出优秀的品质和进取的精神,奉献巾帼之力,彰显巾帼风采,成为汉滨区乃至安康市广大乡村百姓中关注先进典型。

推广种苗繁育技术,引领产业新发展。汉滨区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当地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如何让她们在脱贫致富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她结合公司实际,带领当地广大妇女投身到“陕茶1号”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创新茶苗标准化繁育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研发的黑色地膜覆盖、定量稀植扦插技术,配套发明了扦插打孔器。应用该项技术,扦插育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一级茶苗出圃率达到80%以上,彻底解决了我国北部茶区种苗繁育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茶苗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突破。二是参与制定省颁《“陕茶1号”品种标准》实现了良种良法。截止2017年,“陕茶1号”在陕西14个产茶主县区示范种植,推广面积已达5.3万亩,并在河南、湖北、安徽、浙江4省开展引种试验。

建基地做示范,带领群众兴产业。贫困户集中分布的“两山”(秦岭、大巴山地带,当地的主要农业资源就是零散的水田和成片的坡耕地,过去以种植粮食作物不是优势,即使旱涝保收的水田年收入1500元/亩以下,坡耕地1000元/亩以下,多数贫困户就是因为土地收入太低,常年入不输出。一是公司采取兴办“陕茶1号”新品种茶园为突破口,在晏坝、双龙、大竹园和中原镇建设种苗繁育基地510亩,年出圃种苗4000余万株,种苗繁育数量4年增长了11倍。二是流转土地,集约经营,通过新品种、新标准、新技术应用,延伸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当地的水田每亩年收入由1500元增长到每亩5万元以上。其中70%以上的收入以劳务工资支付给农民, 劳务用工的85%以上是农村留守妇女,贫困户占三分之一。三是引导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在坡地建茶园,每亩年收入由数百元提升到5000元以上,户均2亩茶园,每亩收入过万元,就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据调查,双龙镇新华村王德莲,2011年种植“陕茶1号”1.8亩,2017年总收入2.01万元(春茶6500元,夏季卖枝条13600元)。

开展技能培训,助推脱贫致富。一是公司选送优秀女员工到杭州中国茶叶研究所进修学习,已有16人取得中级评茶员资格、3人取得高级茶艺师资格。二是公司根据种苗繁育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实际,提供大量劳务用工机会,吸收当地群众特别是妇女进入基地务工,开展岗前生产操作技术实训,授之以技,扶之以智,使她们增加收入。2017年培训种苗繁育推广农民工1300余人,其中妇女850人。三是精准施策,倾心帮扶贫困户脱贫,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她让公司对贫困户实行优先流转土地、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优先指导培训、优先收购鲜叶、优先收购枝条、免费发放种苗专用肥料的“五优先两免费”倾斜扶持贫困户。通过精准建档立卡,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扶智扶志,增强贫困户想脱贫、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依靠发展茶产业,实现长久增收、稳定脱贫。据统计,2017年公司包抓210户贫困户,贫困人口774人,当年户均增收5274.63元。其中,流转66户土地102.22亩,年租金45996.5元,户均租金收入696.92元;在公司就业226人,务工收入686822元,人均3039元;收购50户的茶鲜叶114501元,户均增收2290元;收购27户的枝条14880元,户均增收551元。

宣传家乡,推介陕茶品牌。作为农业行业的女性创业者,王沁在公司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培训,从思想上解放她们,不断鼓励基地的妇女们自强、自立、自信,带领她们共同创业致富,从产业发展中体现她们的重要作用,让她们更加自信,通过双手创造财富。“茶隐深山人未知,一朝聚饮天下识”。2018年1月26日,王沁代表众多山区勤劳奋斗的农民特别是广大女性,登上央视CCTV2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三农专场,极大地宣传了家乡茶产业,推介了陕茶品牌,真正将家乡安康的好茶推广了出去,赢得了投资机构项目融资,为带动当地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作者:都大俊 曹兴君/编辑:赵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