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惹事、知错不改......家长难免在气头上动手打几下孩子,如果打这一次以后就听话了还好,可若是依旧不改呢?
首先,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有时候就是克制不住呀。认为“打孩子”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示弱屈服,更不能认为孩子被打哭了就会改正。“打孩子”是讲究“技术含量”的,下面教妈妈们怎么“打孩子”。
1打孩子不是为了撒气
据调查,80%的妈妈打孩子只是为了撒气,怒火攻心气不过只好拿孩子发泄,这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
打孩子不是为了撒气。想要克服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当场不要揭穿孩子的错误,家长可以当做没看见或若无其事的离开,让孩子在“犯罪现场”自己反思。这样做一方面是防止家长情绪激动打孩子,二是给孩子一个悔过反思、主动认错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清楚批评孩子、打骂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家长需要时刻保持理智,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双手,不要轻易的打孩子。
2跟孩子“约法三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先人说的话不无道理,但这个道理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事先商量,并达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共识,最后制定约法三章。
1、事先给孩子商量,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制定规矩;
2、同样的错误只能犯一次,犯错后主动认错并改正;
3、和孩子一起制定惩罚规则;
4、征得孩子同意后,下次犯错误就按照惩罚规则来执行;
5、家长和孩子双方都要签字。
惩罚方式不能过于严厉,要在孩子的接受范围内。比如:罚“面壁思过”半小时、两个月之内不能买玩具、做一星期的家务等等,如果觉得惩罚太轻的话,可以根据犯错的情况制定惩罚办法。
3惩罚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很多家长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骂也骂了,打了打了,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
很简单,因为家长没有跟孩子讲清楚犯错的全过程,也没有告诉孩子错在了哪里,因此孩子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也就“无从改正”。
孩子每次犯错,家长记得一定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又经过家长严厉的批评,再加上制定“约法三章”,90%的孩子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因为无论孩子几岁,他都明白是非对错和所要承担的后果。只有对惩罚产生畏惧心,孩子才不会贸然去触碰,这就是“规矩能成方圆”的效果。
来源:辣妈教室/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