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夫妻俩手机“遥控”来种菜

智慧女性
原创
围绕农村女性关注的内容,不断完善内容建设,提高传播力度
收藏

用手机就能种菜?武汉黄陂区有对80后年轻夫妻,他们用手机种菜,年收50余万。

走进黄陂六指街甘棠刘湾村“武汉市可满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办公室的电视屏上就可以看到每个大棚蔬菜的管理、生长情况,公司总经理魏正辉说,这只是监控,关键活在手机里,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挂果、采收、检测、打标、装箱、上市等10道工序都可以看到。同时,市民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可以查证蔬菜的来龙去脉。

在蔬菜基地,魏正辉介绍,每个大棚里都装有电子眼,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在基地专设农产品检测室,由妻子廖小英负责,所有数据都录入手机平台并上网。现在,他们夫妻一有空就打开手机看看,无论是送菜进城,还是去外地出差,随时可以看到家里生产作业情况,非常方便。

电子行家种菜 亏损30万

2007年,魏正辉成立“深圳市可满意电子发展有限公司”,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2年年初魏正辉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在六指街刘湾村留转土地350余亩,成立“武汉市可满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起了职业菜农。

最初,魏正辉引用“无土栽培技术”,从斯里兰卡进口椰康作为基质,从寿光购买大批营养钵、营养液、喷滴灌设施,自己研究调制营养液,成本高、产出低,根本无法保证效益。

之后,魏正辉又高薪聘请了山东技术员,结果山东气候比较干旱,湖北湿气很重,冬季保温效果不理想,病害也严重,亏损了30多万。

规模化特色化种蔬菜

魏正辉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市场及土壤环境把钢架大棚改为双层,三层膜保温越冬,同时改种本地土黄瓜,豇豆,红菜薹,在蔬菜生产种植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农业技术,积极应用滴灌,黑膜覆盖,防虫网,粘虫板,诱虫灯等生物防治新技术,给员工灌输高品质决定好市场的观念,让自己公司的蔬菜成为当地畅销产品。

魏正辉说,要呈规模化发展,也要注重品种特色化,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变”的原则,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不仅增收,而且为打造品牌蔬菜奠定坚实的特色基础。

“我们一辈子都没有种过这么好的蔬菜,不打农药,不撒化肥,清一色用农家有机肥,种出的蔬菜质量好,看到就想吃。”村民们立起大拇指说。

检测室就在田间地头

“2016年,黄陂区农委免费为我们配备了一套价值10余万元的农残快速检测仪。用这套设备,半小时左右,即可知道蔬菜中是否含有农药残留。”魏正辉说。

在蔬菜基地现场,检测室里各式检测仪器一应俱全。廖小英告诉记者,所有蔬菜上市前,都必须在大棚中选取前、中、后的样本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一旦出现农残超标,整批蔬菜会延迟采摘,直到达到安全上市为止。

2015年,魏正辉开始布局“昱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如果正常发挥,今年公司总收入将达240万元,纯收50多万元,村民年增收将过2万元。

本报记者 邓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