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1月16日,我国已有24个省份,共计发生了102起非洲猪瘟疫情。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较长、传播渠道广,加之其致死率可高达100%,因此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威胁。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很多人提出是否可通过有效的疫苗或药物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防控,但其实,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难度极大,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可靠有效的疫苗或药物。这是为何?目前非洲猪瘟应如何防控?人民网科普中国就此采访了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9年1月21日,海南琼海,市民在市场选购猪肉。(蒙钟德/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面对非洲猪瘟这一“杀手”级病毒,为何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有效的疫苗或药物?黄保续解释称,这主要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决定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庞大,基因型众多,目前多达24个基因型,其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可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因此导致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难度极大”。虽然现阶段已研制出一些非洲猪瘟疫苗,但由于免疫效力不理想或存在安全隐患,尚不能投入临床应用。
因此,黄保续表示,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只能依靠综合防控措施。他建议,一是在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报告、严格处置,通过扑杀病猪及风险猪群及时消灭传染源;二是要限制生猪及其产品流通,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第三,由于非洲猪瘟污染的生肉进入餐厨剩余物后,一旦被猪采食则会感染猪发病,因此,还要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受访专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
相关链接:
非洲猪瘟成养猪业头号"杀手" 专家带你破解猪瘟"迷雾"
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失控、猪肉断供?听听专家怎么说
非洲猪瘟“传猪不传人” 食用猪肉无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