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方正)为防风固沙,人们的普遍做法是种树。但近日,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易志坚团队表示其研究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能解决风沙问题,“点沙成土”,让沙漠变成农田。
易志坚在接受《重庆晨报》采访时表示,其研究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只要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就能保证沙所变的土具有能够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沙变土”“沙漠变成农田”靠谱么?为寻求答案,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了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
沙漠(图片来源:东方IC)
Q:“沙变土”“沙漠变成农田”有可行性吗?
彭应登:就“沙漠变成农田”来说,国外是有成功案例的。以色列曾在加沙地区通过引水,将水和沙子进行混合的方式,成功将沙漠改造成农田。当然,将沙漠改造成农田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引土让土与沙子混合,以及在沙子中加入粘合剂等,无论是用哪种方法,让沙漠的沙子具备土壤的一些基本属性(如保水、保肥)都是有可行性的。但是,要想让沙子完全具备土壤属性,则不易实现。因为农田中的土壤除了有储存水分、养分等功能外,还含有无机质、有机质、腐殖质及微生物群落等,这些物质并非靠简单的粘合剂就能生成的。
Q:易志坚团队“沙变土”技术的应用前景如何?
彭应登:从现有资料来看,易志坚团队的这一技术仍需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才能投入实际应用。另外,这一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使土壤具备部分土壤属性,所以只能在某些地区起作用,而无法大规模应用于我国所有的沙漠地区。例如在原本就是农田或黏土地质,后因人为因素沙漠化的地区,这类技术是适用的,因为这类地区范围不大且有改造价值,大部分还靠近河套地区,有改造成耕地的可行性。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沙漠由于改造难度大、改造价值低,则不适于进行沙漠化改造。
Q:人们普遍认为,通过植树改造沙漠很难,为什么这个项目似乎轻松就能改造沙漠?
彭应登:这个问题需要分类、分区考虑,如果在干燥、炎热的大沙漠区植树造林,不仅难度大,还是徒劳的。但是对于河套地区附近的沙漠,其具备水源和引灌条件,不会造成水分过分蒸发和水资源浪费,也不会造成二次生态破坏,改造是可行的。需要强调的是,在治沙的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Q:这一技术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彭应登:“沙变土”是对沙漠的生态修复,产生的是正效益。就现有资料来看,这一技术使用的粘合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合理使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也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受访专家: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