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人工智能会不会威胁我们的文明

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原创
最热门的科学话题,我们为你解疑释惑。
收藏

Master的出现,宣告人工智能迈出新的一步!

一位名叫Master的新手登录弈城,起初没有高手搭理,但在战胜谢尔豪四段、孟泰龄六段、於之莹五段、韩一洲四段、乔智健四段后这个账号热度陡增。这晚Master十战全胜,已注定了其出世不凡。

第二天中午Master再度现身,在对王昊洋六段、严在明三段等职业棋手4连胜后,终于引出了韩国第一人朴廷桓九段。重头戏开始上演,结果也是重量级的,朴廷桓在必败局面下超时负。此结果在高手中炸了锅,接着等级分排名第7的连笑七段登场挑战,却连败两场!值得注意的是,紧接着Master与账号为“吻别”的网络棋手交锋两次,均以中盘获胜。弈城网工作人员表示,“吻别”很有可能就是拥有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如果“吻别”真是柯洁,那就意味着Master对当今中、韩第一人的战绩是6比0。

其后,Master又连续战胜各大挑战者,其中新科百灵杯冠军陈耀烨九段也以失败告终,最后的最后,这位堪比“扫地僧”的神秘高手连续30盘不败,像是在逗大伙玩似的来了句:“今天累了,明天休息一天。”

最终,败在Master棋下的有江维杰九段、辜梓豪五段、朴永训九段、柁嘉熹九段、井山裕太九段、孟泰龄六段、金志锡九段……

一旁观战的柯洁九段都大惊失色:“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着法,围棋还能这么下?”为此他感叹:看Master的着法,等于说以前学的围棋都是错误的,原来学棋的时候要被骂的着法,现在Master都下出来了。知乎网友赵小康评论道,Master对阵这些围棋高手,“大多数对局都是中盘取胜,人类数千年时间总结出的定式、大局观在Master面前显得陈腐可笑。”

1月3日9时30分,棋手古力九段按捺不住,最终发出10万元悬赏,奖励给战胜Master的勇士,但其后又有4位顶尖棋手被击败……

不过就在51场连胜之后,第二天,Master第52盘却以和棋结束,Master的51连胜纪录就此终止。这场比赛中,Master挑战中国围棋职业选手陈耀烨。Master执黑棋、陈耀烨执白棋,30秒3次快棋,不过由于后者出现了断线情况,30秒没有落子的掉线,该场比赛被系统判定为和棋。随后,Master又战胜了中国棋手范廷钰、黄云嵩等人,取得了53胜0负的战绩。

此后更为期待的对弈出现在Master和聂卫平之间进行。年届64岁的中国棋圣和Master的比赛也是这个人工智能程序进行的第54局比赛。本局Master特意把比赛用时调整为每方1分钟一手,以示对聂卫平的尊敬。

最终本局执白的聂卫平以7目半的劣势落败,Master在右上角下出犀利的手段,吃掉了聂卫平一块棋由此确立优势,并保持到了最后。而随着棋圣聂卫平落败,Master将自己的不败纪录延续至54场,中日韩高手无一能在这次“快棋”对决中取胜。

“新的风暴即将来袭。”本次输给Master的柯洁发文感叹。因为Master的出现,围棋界也开始 “反思”。棋圣聂卫平在看完Master和柯洁的对弈后表示:“Master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厚薄理念,颠覆了多年的定式。”

Master能战胜这些超一流棋手,在人工智能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知青看来,这并不奇怪。按照传统的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现在的计算能力绝对达不到战胜专业棋手的能力。但谷歌的团队在传统方法之上,加入了深度神经网络,其中最重要的两层决策步骤,一个使用“决策网络”负责选择下一步走法,另一个是使用“值网络”判断这步棋所导致的最后胜负结果。靠着更精准的评估和更聪明的棋步选择,这种算法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更接近,计算量实际上比20年前的深蓝计算机还要少几千倍。

之所以能够达到精准的评估,关键是它不仅仅是一种算法,而且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从人类围棋高手的几十万局棋谱中,它掌握了如何赢棋的规律。这就是说,人工智能已经从几乎人类历史上所有围棋高手的棋谱上学习了经验,这样它的落子就不仅仅靠计算,就像很多高手一样,更多的是看棋型、看定式,然后比拼的才是计算能力。

我们的文明,真的会因人工智能而倒退?

Master的神勇表现,再次将人工智能推上风口浪尖,为此惊呼者有之,行业观察家吴明真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一方面是仆主关系,人工智能会为人类在交通,在家庭,在教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另一方面又是主仆关系,人类也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提供服务,人类创造它们改善它们,赋予它们反仆为主的能力,夺走一部分人的决策权威和生存权威。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革命,它不是简单的改造行业,它会对我们的社会结构进行重构,重新定义经济体,重新定义我们的人生,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所有纯技术和纯服务的职位。

“这场革命有可能会让我们变得更好、更强、更有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差、更弱、更无效。现在,你还能凭着一门专业技能找到一份工作是幸运的,而未来有的人连被利用、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了。”

面对阿尔法狗和Master,心态平和者亦有之,人工智能专家刘知青表示,即使围棋人工智能前进了一万步,人工智能不过多走了一步。因为如果要将阿尔法狗和Master的深度学习应用在其他领域,还需要多年时间。

专家们将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擅长完成单项任务的属于弱人工智能;科幻电影里独行天下的机器人则是强人工智能。按这个标准,阿尔法狗和Master还只是“弱者”。

“阿尔法狗如果化身为机器人去下棋,有一些难题它还无法克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汪兵介绍,机器人完成单项任务有很多应用,但让它使用人的工具完成日常任务,比如放下锅又拿起抹布擦桌子,可不容易。汪兵说,他估计2025年能够推出这样的住家通用机器人。

“现在业内一派认为人工智能要走向通用;一派认为应该垂直细分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汪兵说,“后者比如IBM的Watson就用于肿瘤和眼底筛查,表现不错,但现在大家还在摸索阶段;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通用化,我认为仍然有一个漫长过程。”

汪兵认为,目前全球IT巨头力拼人工智能,基本上是利用本公司的海量数据培训机器,让它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辨认照片上的花朵,或者提高订餐系统的效率。通用化的雄心壮志尚未落实。

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那未来能否跟人和平相处。

“担心人工智能控制世界,等同于担心火星上人口过剩。”著名的机器学习专家吴恩达这么说。

相比这种态度,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江晓原似乎更为警醒,“‘老虎还小’不构成养虎的理由”,人们担忧的是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的危害,要打消这个担忧,就必须论证“人工智能不会危害人类”,而不能将“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作为理由。

在江晓原看来,一些持“人工智能不会危害人类”观点的人是相信所谓的 “人造的东西不可能超过人”,“这是令人信服的论证吗?从来没有,事实上,这一论断只是一个盲目的信念。”

专业人士在试图打消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忧虑时,经常提到一个说法:我们可以拔掉电源。对此,江晓原并不赞同,他认为,当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停留在个体机器人阶段时,也许是成立的。更一般的说法可以是,只要人工智能还依赖有形的伺服机构才能实施行动,那我们也许还可以拔掉电源。但现实情形是,人工智能一旦与互联网结合,借用高度发达的定制、物流、快递等社会服务,几乎可以完全摆脱对所有伺服机构的依赖。这一点不仅在大量幻想作品中已经反复上演,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顺利实施了。当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网上幽灵时,没有机体,没有形态,还谈什么拔掉电源呢。

有人将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搬出来反驳,对此江晓原反驳,阿西莫夫的时代还没有互联网,如今,我们必须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结合,即使就个体机器人而言,这种结合也将快速突破智能的物理极限。就无形的人工智能而言,还有更大的危险性,一旦和互联网结合,上述1、2、3、4级人工智能之间的界限还能不能存在?如果居心叵测的人工智能研发者,有意突破这些界限,社会如何监控?人工智能进化成超级人工智能可能只需弹指一挥间,到时人类将措手不及,完全无法掌控。

“发展科学”也可能“唤出恶魔”,人工智能必将威胁我们的文明,这就是江晓原的观点。(记者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