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意味着真正进入了秋季,整个北半球开启了“降温“模式。中国谚语中有一句话叫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而这中间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表面上看是气温的变化,其实说的是热量的变化。每当到了秋季,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开始南下,并逐步壮大;而此刻,南方的暖空气已经开始衰弱。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后,就形成了降雨,同时该地区被冷空气所控制。在冷空气一次次南下的过程中,造成一次次的降雨,同时当地温度也随着冷空气的抵达慢慢降低。在下雨的过程中并不觉得太冷是由于高空厚厚的云层能对地表起到保温的作用,雨过天晴后,地表的“被子”被掀开,人们就明显感觉到了寒意。简单说,进入秋季后,冷暖空气就开始了一场“地盘争夺战”,并且最后冷空气取得了“胜利”。
在哈尔滨,行人漫步在秋雨中。(图片来源:李勇/新华网)
导致“一场秋雨一场寒”的主导因素其实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据科技日报报道,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开始向南回归线移动,而此刻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不仅使得地面获得的热量越来越少,同时也使地面自身辐射冷却加剧,逐步向热量入不敷出的状态推进,纬度越高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最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越堆越厚,力量也越来越大,最终爆发南下,将暖空气不断往南驱赶,冷空气控制的区域也随之越来越大,慢慢就完成了季节的更替。
所以,“一场秋雨一场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空气也可能会存在短暂回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服应对季节交替时节。(张安健)
本文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王海波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