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亲历:北极海冰变少变薄

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原创
最热门的科学话题,我们为你解疑释惑。
收藏

北极的海冰真的在消融!记者昨天从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综合考虑海冰覆盖范围、密度和厚度等因素,今年夏季的北极海冰面积,与有记录以来最少的2012年夏天相当接近。根据科考作业需要,此次雪龙船最北航行至北纬82°52′59" ,“但其实,从海冰情况来看,要继续北上到北纬87~88°也没有问题”。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雷瑞波告诉记者,北极海冰消融最可预测的应用价值便是北极航道的商业开发,从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首航北极航道以来,我国中远等企业的多艘商船已开始使用直接连通东北亚和西北欧的北极东北航道 ,比此前绕道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1/3航程。

今年是自1979年有卫星遥感记录以来北极海冰覆盖范围第二少的年份,卫星遥感数据为430万平方公里,最少出现在2012年,为370万平方公里。“但实际海冰面积可能更少!”已是第五次参加北极科考的雷瑞波对此印象深刻,“我们在北极实地看到了不少无冰区和很多只有六成冰的冰区,少有重冰。海冰的密度和厚度都在减少,出现了不少融池。所以实际覆盖面积与总体强度,估计与2012年的纪录相差不多。和我国首次北极考察时的举步维艰相比,最近几次北极考察时雪龙船在冰区航行已是‘心中有数’。”

也正是在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完成了在北极东北航道和高纬度航道的“双料首航”,获得了北极航道航海和海洋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商船等其他船舶提供了北极航道的航海范例。如今,这些科考成果如今已成功转化为商业应用。记者从中国水运网获悉,今年中远航运已有4艘船舶顺利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刚刚凯旋的我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又在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的起点处成功投放了一套用于长期观测的锚锭潜浮标,可探索更多关于北极航道的海洋、气象等资料。

各种气候预测模型都在调整对北冰洋夏季无海冰时间的预测,以前普遍认为是本世纪末,现在主流观点是2030年左右。随着海冰的减少,北极航道不仅通航时间在变长,而且航道宽度也在不断向高纬度地区拓宽。照此预测,不久以后北极航道就将分担亚欧航线的很大一部分航运任务。

不过,对科学考察而言,北极海冰的消融有利有弊。虽然对船舶航行有利,但是对开展冰上考察作业和布放长期观测浮标(保证能有一年的观测数据卫星传输)的冰站而言,选址的难度就更大了。

对原住民和地球生态来说,北极海冰的减少更不是一件好事,沿岸建筑和当地生态系统都会受到破坏。日前发表于学术期刊《生物学快报》的一项研究显示,海冰覆盖的持续损失正在破坏北极的生态系统,并且可能意味着比此前认为的更多的物种将因此灭绝:象牙鸥等直接依赖于海冰的物种将陷入困境;糟糕的是,不仅仅是海洋生物遇险,“对于北极动物来说,海冰的消失代表着一种新的严重障碍,尤其是它们在岛屿之间的移动将受到阻碍”。比如,正是海冰,使不同驯鹿种群的基因交换成为可能,海冰的消失则会影响它们的繁育能力和多样性。(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