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有天然草原3.928亿公顷,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位居世界第一。从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来看,草原资源面积也是最大,占国土面积的40.9%,是耕地面积的2.91倍、森林面积的1.89倍。
但你有没有发现,草原如此辽阔,有着大量植被,但基本上都是草,很少见到树。这主要归结为两大原因。
首先,是降水问题。我国草原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年度变幅大。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植树,成活率极低,即使偶尔有活下来的,包括草原上常见的柠条,遇上大旱之年也不能幸免。草原专家认为,在干旱草原上种树非但不能改善生态,还会加速水分蒸发、加速草原干旱和退化。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在这些地区植树后树木死亡,由于挖树坑时将地表的原生植物全部破坏(据测算,挖一个树坑连挖带踩破坏地表原生植被约1平方米),恢复植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有沙化一条路。
其次,是土壤问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成土母质富含碳酸盐,在季节性的淋溶作用下,土体中碳酸钙可向下迁移至一定深度,以不同形态累积为钙积层。土壤在钙积层上,树小时还可以长,可一旦小树长大了,一二十年以后,它的树根穿不透钙积层,这些树就会枯死。
最后,我们要注意,认为树木比草重要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植树造林应以水资源的承载为前提。在草原上挖坑种树,由于气候不适宜,树木的成活率很低,即使一部分成活,也会成为未老先衰的“老头树”。这样一来草原上的原有植被也会受到严重破坏,沙土层裸露,增大了扬沙的可能性。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起到保护生态的效果,反而会起到破坏作用。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李艳芝进行科学性把关。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