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乌贼变色的秘密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乌贼又称墨鱼、墨斗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因足环列于头部,也被称为头足类软体动物。它们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就是可以改变皮肤的颜色。那么乌贼是如何变色的?

生命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形成颜色:染色或形成某种解剖结构。结构性颜色源于光线同生物纳米结构之间物理上的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生物机制,乌贼才具有颜色。

研究人员曾在乳光枪乌贼体内发现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会通过乌贼的生物机制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一些磷酸盐和一族独特的蛋白质。这套程序会让该蛋白质发生浓缩,从而推动乌贼的变色过程。

乌贼变色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它们变色是为了制造保护色,保护自己能够躲避捕食者的攻击。乌贼的捕食者主要是鲸类,而鲸类的视力比较差,当乌贼遇到鲸类时就可以通过变色来躲避了。另一方面,为便于捕食,它们会根据被捕食者的视觉能力来变色,好让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

目前,乌贼的变色机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研究人员模仿乌贼的变色机制,成功研发出变色材料,将这种材料置于透明物质的夹层之中,可发挥调光作用。通过这一技术开发出的“智能玻璃”,能够感知温度的变化。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