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为白色粒状肥料,含氮量高,化学性质稳定,常年使用对土壤无不良影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你是否了解,就是这样看上去“毫无缺点”的尿素,并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
尿素作为一种有机态的固体肥料,被作物吸收的过程较为复杂。尿素施入土壤以后,在合适的pH值、温度及水分条件下,首先需要经过土壤脲酶的作用,水解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整个过程中,脲酶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尿素的水解转化速率与土壤脲酶活性密切相关。一般土壤脲酶活性越高,尿素水解转化的速率也越快。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会先施用尿素后浇水,这是因为灌水可将尿素淋溶到土壤内一定深度,水量越大,淋溶深度越深。这样不仅会让尿素在土壤中以分子状态保持的时间变长,而且随着水分的蒸发,被贮存于土壤深层的尿素,也会向上移动到表层再分解。
尿素作为目前使用量较大的肥料,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尿素的肥分比较高,其含氮量达到了46.65%,比硫酸铵高出一倍还多;其次尿素的使用不会对土壤产生副作用;再者,由于尿素中不含对植物有害的成分,即使随意泼撒在了叶片上,也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其使用也较为方便。
虽然化肥对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帮助,但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控制用量并调整用法。过量使用化肥会让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致使土壤板结,而且如果化肥施用结构不够完整,会出现氮超、钾缺或磷丰等情况。
尿素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在农业上发挥作用,在畜牧业和工业的生产方面也有所涉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尿素一定会发挥更多的价值。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