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2020中国人口日|这些问题你了解吗?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今天是“中国人口日”。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 ,相较2018年末,增加467万人。

2019年末总人口状况

“总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社会指标,对于了解国情国力,制定人口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进行人口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口数据的统计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如何开展?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如何得来?除了“总人口”,还有哪些重要的人口指标?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为什么把6月11日设为中国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为此,联合国在1990年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从当年起,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国也把“世界人口日”前一个月的6月11日,确定为“中国人口日”。

全国人口普查怎么开展?

全国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普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

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口普查机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1994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其中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份,普查数据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上发布。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分别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开展了六次人口普查。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如何得来?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又称为人口小普查,通常在尾数逢“5”的年份——也就是两次人口普查中间年份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会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样本量为全国人口的1%左右,最终抽样单位为调查小区,标准时点在调查小区范围内的人口都是调查登记的对象。

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量约占总人口的1‰,除普查年份和1%人口调查抽样年份外,每年进行一次。

上图2015年为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其他年份为1‰全国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

除了“总人口”,还有哪些重要的人口指标?

其他重要的人口指标还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现有人口和流动人口。

常住人口为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目前我国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均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和汇总。判断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为半年,空间标准为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评估国民经济生产能力,评价居民福利水平等的重要基础数据,适用范围广泛。如财政支出、城市建设、住宅建设、公共设施的配置、教育投资、医疗投资和公用事业投资等都需要根据常住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

户籍人口指不管是否外出和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了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据由公安部门统计。

现有人口既包括长期居住的人口,也包含短期居住、停留的人口,其人口指标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消费、卫生、治安等领域的工作,如水电煤的供应,餐饮及食品供应,菜篮子工程建设,交通、医疗、商业、旅游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局等。

流动人口一般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人户分离人口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

柱状图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站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